回覆列表
  • 1 # 觀山嶽A

    《史記》應排第一,‘’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千秋公認。《資治通鑑》是歷代帝王執政之‘’參考書‘’。一個是標杆,一個是實用。兩相較之《史記》勝出。

  • 2 # 皛川

    關於史類書籍,“年鑑”、“志”、“史”。

    《年鑑》指對每年發生的大事的記載。

    《志》指數年內所發生的大事的記載。

    換句話說,每年的大事紀叫《年鑑》;十年的大事紀叫《志》;對百年發生的人和事的大事評說記載叫《史》。

    所以,按照歷史價值排序,《史記》的地位高於《資治通鑑》。

    不過,對於研究歷史的人來說,《資治通鑑》所記載的歷史資料價值高於《史記》。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 3 # 一文幾值

    我更傾向於《史記》。《資治通鑑》相較於《史記》來說,太過嚴肅,刻板。因為前者主要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內容多偏重著墨於政治,軍事,或大的民族關係上,它本質上是想為後來的帝王在國家治理上給一些提示警醒的作用,別犯錯,少走彎路。由於是官方著作,“權威性”倒有,可真實性,客觀性難免稍微打點折扣。《史記》的出發點可能較為純粹,它不是為官方立傳,更多的是個人看法,因而也較客觀。它敘事獨特,在因果關係上注重更深層次的探究,人物刻畫方面更為飽滿,有明顯的個人寫作風格。故事趣味,可讀性非常強。

    兩者給人的感覺如同教科書和課外書的區別。《資治通鑑》有侷限性,包含明確的價值觀,提醒後人以史為鑑,雖正統但有點教條,讀起來難免有嚼蠟之感。《史記》脫離了為官方服務這個大的框架,在寫作文學性上更自我,但又不失事實,更像一本人物傳記,有故事,有衝突,有思想,也有感悟。

    當然,這並不是說《資治通鑑》不好,至今它仍是一本重要的古典文獻書籍,對後人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對戰爭場景的描寫相當精彩。《史記》要說好,我認為主要高在文學藝術性上。若論二者歷史地位,我不好猜測,但內心對《史記》太過偏愛,那就投給它吧。

  • 4 # 戲曲界

    二者的歷史地位,應在伯仲之間。

    魯迅喻《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即從史學與文學兩方面作評,作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在文史兩端,確也沒有可撼動者。

    《資治通鑑》為史上重要的編年體通史(最早的編年體通史是《春秋》)。其史料價值與史著價值,無有可超越者,且司馬光與孔,盂並稱儒家三聖,可見其在儒家的地位自是不低。

    後世史學著作,皆崇《通鑑》,故其歷史地位,與《史記》一樣不可或缺。

  • 5 # TonyDeng

    角度不同,結論不同。看什麼方面的歷史地位罷了。在研究歷史的方法論看來,編年體比紀傳體更有用,更好理順事件脈搏。很多事情,搞錯了先後次序,就會把邏輯因果關係弄錯,結論也錯。現代歷史教材多采用專題史,就很容易讓讀者跟風,他們蒐羅那些資料論證自己的結論,天知道顛倒了什麼次序搞出來的,你手頭沒有一部編年史,根本無法查證他們的論證邏輯對不對。

    翦伯贊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出了一本編年史,把古今中外的事件用時間串起來,研究歷史的必備。

    《史記》是通史紀傳體,最大貢獻是開創了紀傳體史著體裁,加上把歷史資料中艱澀難懂的文字翻譯成淺顯生動的語言,不隱諱自己的喜好觀點,是開山祖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沒有美國,世界和平會變的更好,還是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