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uixuezhaofeng

    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面積92.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近1.9億(2017年),為非洲第一人口大國。

    奈及利亞資源得天獨厚,南部沿海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中部高原又是富礦地帶,金屬、非金屬、放射性礦產和煤炭等種類齊全,英國殖民者曾沿著礦產網修建鐵路,只是當時尚無油氣開採。全境地形與氣候適宜農業生產,出產薯類、玉米、水稻、小米、花生等糧食作物,盛產可可、橡膠、棉花、棕櫚等經濟作物。

    20世紀70年代石油成為尼經濟支柱至今,石油財富既沒有惠及普通百姓,也未能有效推動尼工業化和經濟多元化,國民經濟結構失衡,財政收入80%來自石油。可悲的是,因為缺乏完整工業體系,偌大國家絕大多數日用品需進口,大多數人用不上電。因為沒有煉油能力,85%(2011年)的成品油靠進口。大出(高峰時日產230萬—250萬桶石油,現200萬桶)大進,加之腐敗和浪費,留給國計民生的石油美元已不多。還有人口壓力,獨立後的半個世紀,奈及利亞人口增加了4倍,預計2100年達到7.3億,政府正加緊推行“一家仨孩”的政策以控制人口。2015年,前退役將軍布哈里贏得大選(2019年2月27日勝選連任),他曾於20世紀80年代初政變奪權執政2年,現以打擊腐敗和“博科聖地”為首要任務,而石油價格下降60%讓這個單一資源型國家“非常落魄”。

    萬千磨難中,“西非巨人”依然頑強前行。2017年實現GDP3757億美元,超越南非成為非洲老大。貧困率為46%,預期壽命53.4歲。憑藉非洲第一人口大國和最大能源生產國的優勢和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奈及利亞被列入新興發展體“新鑽11國”之中,前景不可限量。

    這個國家的一切,應驗了一位美華人20世紀50年代歸納的“錯綜複雜、生氣勃勃、五光十色、代價高昂”,半個多世紀過去,其特徵一點沒變,也許永遠如此。

    拋開沉重的話題,聊聊生活中的奈及利亞人。文化人類學家認為,市場(集市)是理解當地文化最佳場所和途徑,它集中了食品、服飾、建材、家電和草藥等各種商品,空氣中瀰漫著當地流行音樂、叫賣和討價還價混雜的喧囂,滿載的各種車輛掀起陣陣灰塵……千百年來,奈及利亞人以市場為中心,演繹著一場場豐富多彩、鮮亮活躍、在傳統和變化間保持平衡的戲劇。

    奈及利亞人通常被描述為“足智多謀,講求實際、敢闖敢幹,充滿活力”,“心平氣和不是他們的行為方式”。一般而言,北方豪薩和富拉尼人以農牧業為生,傳統、封閉、守秩序,婦女沒有地位,一夫多妻合法。南方因城市化程度高,約魯巴人、伊博人多從事務工和商業服務業,特別是後者,頭腦活絡,把生意做到全國各個角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操劇中的丁夫人是誰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