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李森

    朱元璋少年出身貧寒,沒有文化。青年從軍做了起義軍首領後,就開始努力學習文化,常虛心請教一些文人墨客,進步很快,逐漸還能會寫些詩或參與評論。特別是當了皇帝以後更經常寫些詩,宣示自己的抱負。雖然水平與歷代詩詞大家有些差距,但今天看來也不失為佳作。如《詠菊》“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這首詩象仿照黃巢的詩所寫,細讀感覺要比黃巢更顯霸氣,顯示了朱元璋要獨霸天下,旁若無人的氣概。,還有一首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具殺氣的一首帝王詩,是朱元璋在大戰陳友諒取得空前勝利時,在金陵郊外的般若寺休息,詩內老僧詢問他姓名時,他又不願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便在牆上題了一首詩,“不惹俺寺僧”: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漢,只憑嘵嘵向姓名。這首詩與詠菊相比更具殺氣,充分的休現了朱元璋要自立王朝,消滅所有對手的雄心大志,事實證明他做到了,從放牛娃乞丐華麗轉身,成為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傳下來的詩,約三十首,單就詩水平而言,並不為名句,但就打油詩的內容氣度可能無人可敵。

  • 2 # 王孫阿狸

    朱元璋的詩作水平很高,他一生共留下了32首詩,其詩歌文字沒有花前月下的無病呻吟,沒有兒女情長的縱慾唱和,通俗易懂,但是其氣魄宏大,意境深遠,常人難以企及。

    “天為羅帳地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半不敢長伸腿,唯恐江山一腳穿”。

    這是朱元璋早年的詩,當時他還只是個小和尚,四處雲遊化緣,飢一頓,飽一頓的,經常幕天席地,這種生活下,他沒有怨天憂地,反而苦中作樂,這份氣度,幾人能及?

    “雪壓竹枝低,雖低不著泥。明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這也是朱元璋的早期詩,從此詩可以看出,朱元璋不屈的鬥志,百折不撓的精神,是的,能成為開國皇帝,不會一帆風順的,沒有這種不屈不撓的鬥志是辦不到的。

    朱元璋也有反映行軍的詩,如《拂曉行軍詩》:忙著征衣忙著鞭,回頭月掛柳梢邊。兩三點露不成雨,七八個星猶在天。茅店雞聲人過語,竹蘺犬吠客驚眠。等閒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等閒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有一種曙光就在眼前,勝利非我莫屬的感覺。

    最能反映朱元璋霸氣與殺氣的是《題寺壁詩》,此詩為:“弒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主,何必嘵嘵問姓名。”

    這首詩的由來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後,穿便衣來到附近山上的一所廟宇遊玩,廟裡的和尚見他相貌不凡,多次詢問姓名,弄得朱元璋很不耐煩,就提筆在牆上寫了此詩。

    還有兩首廣為傳誦,一首為相傳為朱元璋登基時所作的《詠雞鳴》,另一首微服私訪時所作的《南京燕子磯題詩》。

    《詠雞鳴》:“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

    《南京燕子磯題詩》為: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杆又如何 ?天邊彎月為秤鉤,稱我江山有幾多!

    這兩首詩抒發了朱元璋作為開國之君胸裝天下,重建華夏,一統江山的雄心壯志和豪邁情懷,盡顯帝王霸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概念英語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