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273266103

    建築屋簷超出外牆的距離,也叫做屋簷的深度。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屋簷的深度,比如建設規範要求、功能要求、結構要求、設計師的要求等。

    以下分別按照上述種種要求來看屋簷的深度:

    建設規範要求

    若建築在道路紅線內且離道路紅線比較遠,屋簷深度的要求基本不多,但如果是壓著道路紅線或者離道路紅線很近,要做屋簷的話,在《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50352-2005裡面就會這麼講:

    “4.2.2 ……允許突出道路紅線的建築突出物應符合下列規定:……3m以上允許突出雨篷、挑簷,突出深度不應大於2m,5m以上允許突出雨篷、挑簷,突出深度不宜大於3m”。而3m以下就別考慮屋簷突出了道路紅線了。

    功能要求

    防水

    屋簷最基本的用途應該就是防水了,不讓雨水直接淋在牆上(牆受潮了室內也容易受潮,以前的土牆被水淋了會降低強度),或者不讓雨水從窗戶和門潑進室內。這個在不同地區不同的降水和氣候條件下,有不同的深度經驗值,且建築越高,屋簷越深。比如福建的土樓,高10米左右,牆頂大屋簷出挑達3米左右,以確保雨水甩出牆外,不接觸土牆。而如果只是防雨水進門窗,出挑60公分到1米應該就足夠了。

    遮陽

    在某些炎熱地區,有時候會考慮透過屋簷來遮陽,這需要通過當地的某一時段的太陽高度角來計算:

    挑簷深度 = 需要遮陽的垂直高度 / 時段內最小太陽高度角的正切值

    比如某個有高4m的大面積落地窗的建築,希望在夏季阻擋上午10點到下午3點的Sunny直射,在這段時間內的最小太陽高度角是60度,則屋簷出挑的深度為4m/(tan 60°)=2.3m

    功能空間

    有時候一些建築會在外圍做一圈步道,上部用屋簷覆蓋,這時候屋簷的深度就需要考慮步道的寬度,比如步道寬1.5m,屋簷至少也需要1.5m,有時候還會兼顧防雨要求多伸出一些。此種做法在日本傳統禪院、廟宇中見得較多。

    防火

    針對有防火要求的建築,屋簷是不允許伸出建築牆體的,也就是屋簷深度為0。比如硬山式建築,屋面不超出左右山牆(但前後可能有延伸出的屋簷)。硬山屋頂的出現應是自明代中後期制磚技術推廣發展,磚產量大為增加以後,應防火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屋頂形式。它最初出現於江南地區民間建築中,進而逐漸為官式建築吸納采用。同樣功能的還有徽派建築的屋頂,左右的牆體稱為封火山牆。

    結構要求

    屋簷再怎麼不需要承重,自身也有自重,自重需要透過屋簷的結構來承擔。通常的邏輯關係是:功能要求出簷多少→尋找合適結構來解決,比如咱們老祖宗用了一層層的斗拱。但在民間,一般是能做多少就用多少,用來支撐屋面的斜屋架直接延伸出牆面形成屋簷,用木屋架的,伸出30-60公分,用混凝土屋架的,伸出不大於1.5米。

    設計師的要求

    屋頂被不少建築師來實現自己的概念,比如灰空間等等等等,出簷深度五花八門,有時候也大到離譜,此不贅述。但不管怎樣,出簷的深度會直接影響整體的立面構圖比例,是需要好好設計的。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指甲上的月亮為啥會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