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芳說芳語

    1、要想育好雛苗

    首先應重視育雛室的環境衛生及消毒工作,對鴨舍及其裝置進行清掃、清洗和檢修。目的是儘可能地將環境中的微生物減至最少,以保證舍內環境的適宜和穩定,有效防止其他動物進入。用石灰水、鹼水或其他消毒藥水噴灑或塗刷,清洗乾淨的裝置用具最好日光消毒。同時準備好硬柴、煤球、小鼓風機等必備之物,確保雛前溫度能燒起來。

    2、用福爾馬林燻蒸法消毒

    (按1m3福爾馬林30毫升,高錳酸鉀15克燻蒸24小時,然後通風散盡煙霧)。所以用具尤其食槽要用高錳酸鉀水清刷洗淨,然後空幹備用。

    3、試溫調溫在進雛前2天結束

    溫度計懸掛以距離鴨背10cm為宜,每千隻育雛舍掛5——6根。提前點火一方面使棚舍乾燥,排除潮氣,另一方面看溫度是否會達到32℃——34℃,並且保證溫度的穩定。

    4、專業從事番鴨養殖的規模養殖場

    最好依據龍王蒲莊巧雲水禽養殖場建設“標準化番鴨防生態科學育雛生產車間”,以滿足番鴨出殼後的環境適應能力差,一旦環境條件不適宜,雛鴨很難進行完善的自身調節,會造成生長受阻或健康受影響,甚至死亡。雛鴨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需要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一般半個月後適應性會明顯提高。因此,育雛前期的工作十分重要。蒲莊標準化生態育雛生產車間,將脫殼後的雛苗進入育雛車間,在空氣、溫度、溼度、空氣質量、防病、飼料、質量達到最佳狀態故育雛成活率大大提高,健雛率達98%。經過精心觀察兩天後傳送給養殖戶的雛鴨,活潑健康、採食量大、抗病能力強、好飼餵、深受養殖戶歡迎。

    5、不可忽視的育雛溫度

    ①溫度控制標準參見《新鄭市揚帆水禽養殖有限公司育雛期管理統計日報表》?育雛使溫:溫度是否適宜,除透過溫度計觀察外,還可以結合觀察鴨群的動態表現,如果鴨群精神活潑、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羽毛光滑整齊、吃飽後散開臥地休息、伸腿、舒頸、靜臥無聲,說明溫度適宜;如果低頭縮頸、常堆積在一起、外邊不斷往鴨群裡邊鑽併發出不安的叫聲,或靠近熱源取暖,說明溫度偏低,需要提高溫度,否則時間長了會造成壓傷或窒息死亡。如果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飲水增加說明溫度高,要適當降溫。?溫度控制原則:“適宜而均衡”,適宜指符合標準,雛鴨感覺舒適,均衡指隨日齡增加必須逐漸降低溫度。降溫宜平穩,切勿大幅度降溫或忽高忽低,否則容易誘發疾病。在一天內也應注意避免溫度出現大幅度的升降。3周以後已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如氣溫在15℃以上,可不必人工加溫。在溫度管理上最關鍵是前三天與第一週,必須晝夜有人值班,細心照料,防止溫度失控。這也是新鄭市揚帆水禽養殖有限公司為什麼下大力建造“標準化仿生態水禽育雛車間”確保雛苗質量及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在實際生產實踐中,有的養殖戶忽視前期的保溫工作,由此產生疾病或死亡,然後面對造成的傷亡損失,一味把責任推向孵化場也是不科學不合理的。為什麼同一批苗,有的養殖戶沒有問題,有的有問題,則說明不同的呵護管理產生不同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裡有你的小眼神我的小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