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花雪月袁軍濤

    這句話那只是一種比喻,其實自然界所有生物都會隨自然界的改變而改變,只是所具有的思維能力的不同,所以出現了您所說的情況。人有時候不是人,但豬永遠都是豬。所以我認為這句話是教導人要堂堂正正,不能做豬狗不如的事。風花彐月先說一下這句話的來源:

    曾經擔任過安徽和縣、臨泉縣委書記的朱愛民,2011年因故被撤職。兩年後,他轉任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副主任、工委委員,但隨後卻辭職,擔任天邦股份副Quattroporte、漢世偉食品集團Quattroporte,成為一個“養豬人”。近日,他在網上發表《我是養豬人》的文章,稱“人有時候不是人,豬永遠是豬。”對此,他解釋道:“人比較複雜,他不是永遠都正直、無私,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幫助人,人太容易改變,但豬不會,它吃、喝、睡,對人的感情不變,它奉獻給人的東西也不會變。”

    身份與思想,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很少有人能夠超越身份來思考問題。但如果身份轉移,觀察問題的角度會發生變化,一個人如果多經歷幾次身份轉換,考慮問題必定會更加全面一些。朱愛民的“人豬論”,恐怕也與他政商身份的轉變有關。我部分地同意朱愛民的這個觀點。確實,人比豬複雜,豬比人簡單。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豬對於生活的要求簡單,無非就是吃飽睡足,再就是搞點男女之間,哦不,雄雌之間那點事,此外別無他求。而人的要求是多樣化的,除了對物質的要求,還要有對精神的要求,馬斯洛老先生早就對此進行過精彩的論述。人的要求同時還是經常變化的,往往還會伴隨著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朱愛民感慨,人有時候不是人,恐怕是他在官場,見多了某些人太多不合理的索求後發出的感慨。

    但是我們不能草率地對此進行道德評判,將複雜和簡單等同於壞與好。我們也可以對朱愛民 “人有的時候不是人,豬永遠是豬”這句話進行另一種解讀:儘管有一部分人可能會幹出豬狗不如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豬就比人好。這就像是克雷洛夫寓言裡說的:鷹飛得有時候比雞低,但雞永遠飛不到鷹的高度。正是由於人的複雜、人的欲求的複雜以及欲求的不容易滿足,才推動了人類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想方設法令欲求不斷得到滿足的歷史。所以我們不能以動物的某一種優長而簡單地否定人,否定社會甚至仇視社會。但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很多人因為狗的忠誠,就把“狗比人強”掛在嘴邊。但無論如何,一個人即便再與世隔絕,從人這裡得到的幫助,也要比狗身上得到的幫助多得多。因此對於社會,無論經歷了什麼險惡,始終還是應該要有一顆感恩之心。

    然而“人有的時候不是人”的現象畢竟客觀存在,這也是從古至今困擾人類社會的主要問題之一。在中國語境中,朱愛民從前是官,現在是民,對“人有的時候不是人”這個現象有 更多的感觸實屬豐富的個人經歷所致,但如果感觸和思考到此為止,對於他的經歷來說,著實是一種浪費。我想朱愛民的思考應該更積極一些。從“官”和“民”的雙重身份思考一下如何讓人更像人,儘量減少“人不是人”的機率。從“官”的角度來說,如何引導人們向善,很顯然是除了懲戒之外,促進社會公平是最為重要的。從“民”的角度來說,則是要自律,每個人都要讓自己活得像人,而不是“有的時候不是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水麻薯是什麼啊?注意,是水麻薯,不是麻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