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nnzr19728
-
2 # 使用者2841260154184
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整首古詩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月亮悄悄落下去,不時傳來烏鴉的啼叫聲,秋霜滿天,我對著江邊的楓樹,江上的漁火,滿腹愁悶難以入睡。夜已經很深了,朦朧中,蘇州城外寒山寺,的鐘聲傳到我休息的漁舟中來了。
這首詩作者是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唐代詩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陽縣)人。詩全稱《楓橋夜泊》。
擴充套件資料:
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月落:這裡是指的是天將破曉;烏啼:這裡是指烏鴉的鳴叫;霜滿天:詩人張繼把冰霧誤認為是霜了。
在氣象學上,霧是指懸浮於近地面空氣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的物理現象;霜則是空氣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上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
顯然,霧是指水汽的空中凝結物,它可以是水滴,也可以是冰晶;霜僅指水汽的地表固態凝結物。詩人夜泊於楓橋時,天氣寒冷,漫天冰霧,點點漁火之光和月光(或月亮餘暉)經冰晶的反射,進入詩人眼中,他就覺得那是霜反射的光亮。
一千多年的唐朝,人們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認識還十分膚淺,他們要麼把空中的冰霧和地上的霜籠統地都稱作霜,要麼認為地上的霜是由空中的“霜”降落形成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霜降”,其名稱就是由此而來的。所以,張繼用“霜滿天”也就順理成章了。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文解釋】 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時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瀰漫著滿天的霜華,對面岸上隱約的楓樹和江中閃爍的漁火,愁緒使我難以入眠。夜半時分,蘇州城外的寒山寺淒冷的鐘聲,悠悠然飄蕩到了客船。 【詞語解釋】 江楓:一般都解釋成江邊的楓樹。又有人認為“江楓”指寒山寺旁邊的兩座橋“江村橋”和“楓橋”的名稱。 姑蘇:蘇州的別稱。 寒山寺: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傳說因唐代詩僧寒山、拾得住過而得名。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或謂“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可備一說。 【詩文賞析】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