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60807164020

    "外三合者,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內三合者,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最近自己正在加強這方面的有意識訓練,正好寫了一點思考,望大家指正。六合歸一,其實就是神經與肌肉的有效配合時間很短。練拳和其他所有運動道理上都是相通的,特別是和人對抗的運動,比如籃球,乒乓球。外三合其實就是梅花拳裡講的,"三尖照,三尖齊到"。肘尖,胯尖,膝尖在同一個豎直平面上。這樣鍛鍊時,既對各處關節有保護的作用,又可以使力量最好地從腳根傳達到手上。初期的鍛鍊就是要一直校正外形上的三合。達到熟練後,隨便怎麼動外三合都能做到。這樣慢慢的肌肉就有記憶,就放鬆了。就像騎腳踏車,打籃球一樣的,剛開始一直學姿勢,後來就是對手一來動作,心裡一動,就能做出過人上籃。外三合做到了三尖照,三尖齊到,其實就是整勁,明勁。然後如果外形正確了,呼吸自然也就順了,這叫“形能引氣”。呼吸不要特別去注意,就像打籃球,乒乓球,誰會去想著呼吸?內三合:但搏擊是要講反應的。能發很整的力,但不能及時發出。還是隻有捱打的份。要練出這份反應來,就需要把肌肉的記憶寫進腦子裡。什麼意思呢?有些人練拳,只是打套路,打得很漂亮。但沒有和神經結合起來,沒有和實際情境結合起來。這樣的話,當別人一個直拳來的時候,他卻完全沒有反應。練拳一定要動腦子。練神經與肌肉的結合,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現代拳擊採用的,不斷單練一個招式,一直打靶子。把靶子當成目標,高低遠近都熟悉。這樣搏擊時,就是一拳直達對方身體的不同部位。這樣的訓練方法,我稱之為被動訓練法。就是透過靶子,被動加強自己的神經與動作肌肉的結合。還有一種是中國傳統功夫裡採用的,就是意念訓練,其實就是神經訓練。有一個方法,叫“隔縫打人”,想象眼前有一扇門,只開了一個小縫,突然有一個人影閃過,你馬上出拳。慢慢的可以練出意念一動,身體就跟上的感覺。其實就是“驚炸勁”,一驚一炸。具體到拳的招式,就是要慢練。每練一式的時候,腦子裡都似有似無地有個人出相應的拳,你用這招去化解。我稱這個為主動訓練法。意念不能太強,太強又會僵,這是一個矛盾。這也是拳譜裡講的,“練時無人當有人,用時有人當無人”。其實中國功夫一直是把這兩個方法結合起來訓練的,但現在中國傳統武術缺少第一種訓練,第二種訓練則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要這樣練。被動訓練可以有效具體化你的身體感覺,包括打擊到人身上的感覺,拳腿的距離感,別人出拳時的影像。但主動訓練更專注於神經與肌肉的結合,腦子一直在動。慢練把每個式子都和相應的神經反應結合起來。而且不是僵化的反應,是似有似無的訓練。因為實際對戰的情形是千變萬化的。這樣結合訓練後,當別人一出拳,你腦子裡有感覺,身體就能以正確的姿勢應對。這樣就是所謂的“快”,搏擊中的快,指的是相對的快,別人一出拳,你能馬上反應,擊其弱點。而不是一秒打幾拳,因為人是活的,靶是死的。總結起來,要做到六合,就是慢練,對練,動腦子練,缺一不可。我很喜歡的《萇氏武技書》裡的一首詩,最近越來越有感覺。“懈又懈來松又松,吾氣未動似病翁。忽然一聲春雷動,千軍萬馬把陣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豉椒炒黃鱔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