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69188564904

    打預防針後起腫塊是很常見的現象,那是因為打進去的針藥沒有被很好的吸收,所以就在皮下結集。

    小兒肌肉注射後的硬塊必須及時採取措施,採用以下簡單易行的方法進行處理,可使硬塊很快變軟,直至消失。

    ·熱敷:注射區域性產生疼痛或剛出現硬塊時,可以及時熱敷。方法是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水溫50℃~60℃)敷於硬塊部位,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鐘。也可同時區域性按摩。熱敷和按摩的目的在於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加速藥液的吸收。

    ·硫酸鎂溶液的外敷:可在藥房或醫院購買50%硫酸鎂溶液。每次取硫酸鎂溶液50毫升,加熱水約10毫升,然後用紗布或小毛巾兩塊交替使用,先在容器內浸溼,取出後稍擰乾,隨即敷於有硬塊的地方,上面再用熱水袋壓住保溫,5分鐘更換一次,連續15分鐘,每天3~4次。用硫酸鎂溶液作溫熱敷可使肌肉放鬆,血管擴張,促進血液迴圈,幫助藥液吸收。

    ·艾葉煎水敷:艾葉味苦辛,性溫,具有理氣血,逐寒溫,溫經,止痛的效用。方法是用艾葉加水適量煎煮,待溫後將敷布(布塊、紗布、毛巾等均可)浸溼後,熱敷於硬塊的部位。敷布溼度以無水流下為宜,溫度以不感灼熱即可,但須注意防止燙傷。每隔3~5分鐘更換一次,每次熱敷30分鐘,每日敷兩次。

    理療,如果有條件的話,可去醫院做幾次理療,一般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應該注意的是,如發現硬塊部位有“波動感”或出現膿頭,必須立即去醫院檢查治療,不可隨便熱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roduct和production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