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次生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造成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水災等威脅人畜生命安全的各類災害。地震會間接引起火災、水災、毒氣洩漏、疫病蔓延等等,稱為地震的次生災害。例如:地震時電器短路引燃煤氣、汽油等會引發火災;水庫大壩、江河堤岸倒塌或震裂會引起水災;公路、鐵路、機場被地震摧毀會造成交通中斷;通訊設施、網際網路絡被地震破壞會造成資訊災難;化工廠管道、貯存裝置遭到破壞會形成有毒物質洩漏、蔓延,危及人們的生命和健康;城市中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電廠、水廠、煤氣廠和各種管線被破壞會造成大面積停水、停電、停氣;衛生狀況的惡化還能造成疫病流行,等等。 大地震對自然界的破壞是多方面的,如大地震時出現地面裂縫、地面塌陷、山體滑坡、河流改道、地表變形,以及噴沙、冒水、大樹傾倒等現象。 破壞性地震的突發性和巨大的摧毀力,造成人們對地震的恐懼。有一些地震本身沒有造成直接破壞,但由於各種“地震訊息”廣為流傳,以致造成社會動盪而帶來損失。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損失會相當於一次真正的破壞性地震。 地震次生災害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社會層面的,如道路破壞導致交通癱瘓、煤氣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災、下水道損壞對飲用水源的汙染、電訊設施破壞造成的通訊中斷,還有瘟疫流行、工廠毒氣汙染、醫院細菌汙染或放射性汙染等;二是自然層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質災害和水災,發生在深海地區的強烈地震還可引起海嘯。 從另一方面來看,今年年初的雪災也有次生災害。強化次生衍生災害應急預案,就成了各項抗災救災的當務之急。次生災害是指由原生災害誘匯出來的災害,具有隱蔽性、突發性的特點,如疫病等。衍生災害是指由於人們缺乏對原生災害的瞭解,或受某些社會因素和心理影響等,造成的盲目避災損失,以及人心浮動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引起的災害。 鑑於此,重大氣象災害更多的是“天災”,有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存在,而無數次經驗教訓則表明,導致次生衍生災害發生的,更多的是“人禍”。城市,特別是大城市,次生衍生災害等所造成的損失,常常更甚於直接的原生災害。 比如,冰雪融化及降雨,可能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由此進而可能引發礦難、井難等事故災難;災民倒房會進一步增加,而且倒房的民眾多是困難戶,因此又可能引發民生災難;大量使用融雪劑,產生大面積的水汙染、土壤汙染等環境汙染,還可能會產生食品安全汙染,甚至引發疫病;重大基礎設施受損、交通運輸被破壞,會對百姓的生活、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等。 通常而言,如果防範不及時有效,由原生災害引起的次生衍生災害,會形成災害鏈。在一定的條件下,多種災害還會同時發生,由災害鏈放大成災害群。一旦形成災害群,抗災救災的難度會成倍增加,災害損失也會成倍放大。之所以說救災工作有著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的特點,其根本原因正在於此。 對原生災難,由於其顯而易見,人們往往能做到有效防範、積極應對,但對隱蔽的、突發的次生衍生災害,卻常常會重視不夠、疏於防範;更有一些人會抱著僥倖心理、有麻痺思想,不將次生衍生災害納入正常工作範圍內。由於這些因素的作用,災害範圍往往會進一步擴大,災害損失會進一步增加。比如,南京一加油站2月3日因積雪太厚發生坍塌,4死16傷。此前一週內,江蘇接連發生多起因清掃房頂積雪而失足墜落事件,造成多人死傷。
地震次生災害是指由於強烈地震造成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水災等威脅人畜生命安全的各類災害。地震會間接引起火災、水災、毒氣洩漏、疫病蔓延等等,稱為地震的次生災害。例如:地震時電器短路引燃煤氣、汽油等會引發火災;水庫大壩、江河堤岸倒塌或震裂會引起水災;公路、鐵路、機場被地震摧毀會造成交通中斷;通訊設施、網際網路絡被地震破壞會造成資訊災難;化工廠管道、貯存裝置遭到破壞會形成有毒物質洩漏、蔓延,危及人們的生命和健康;城市中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電廠、水廠、煤氣廠和各種管線被破壞會造成大面積停水、停電、停氣;衛生狀況的惡化還能造成疫病流行,等等。 大地震對自然界的破壞是多方面的,如大地震時出現地面裂縫、地面塌陷、山體滑坡、河流改道、地表變形,以及噴沙、冒水、大樹傾倒等現象。 破壞性地震的突發性和巨大的摧毀力,造成人們對地震的恐懼。有一些地震本身沒有造成直接破壞,但由於各種“地震訊息”廣為流傳,以致造成社會動盪而帶來損失。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損失會相當於一次真正的破壞性地震。 地震次生災害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社會層面的,如道路破壞導致交通癱瘓、煤氣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災、下水道損壞對飲用水源的汙染、電訊設施破壞造成的通訊中斷,還有瘟疫流行、工廠毒氣汙染、醫院細菌汙染或放射性汙染等;二是自然層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質災害和水災,發生在深海地區的強烈地震還可引起海嘯。 從另一方面來看,今年年初的雪災也有次生災害。強化次生衍生災害應急預案,就成了各項抗災救災的當務之急。次生災害是指由原生災害誘匯出來的災害,具有隱蔽性、突發性的特點,如疫病等。衍生災害是指由於人們缺乏對原生災害的瞭解,或受某些社會因素和心理影響等,造成的盲目避災損失,以及人心浮動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引起的災害。 鑑於此,重大氣象災害更多的是“天災”,有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存在,而無數次經驗教訓則表明,導致次生衍生災害發生的,更多的是“人禍”。城市,特別是大城市,次生衍生災害等所造成的損失,常常更甚於直接的原生災害。 比如,冰雪融化及降雨,可能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由此進而可能引發礦難、井難等事故災難;災民倒房會進一步增加,而且倒房的民眾多是困難戶,因此又可能引發民生災難;大量使用融雪劑,產生大面積的水汙染、土壤汙染等環境汙染,還可能會產生食品安全汙染,甚至引發疫病;重大基礎設施受損、交通運輸被破壞,會對百姓的生活、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等。 通常而言,如果防範不及時有效,由原生災害引起的次生衍生災害,會形成災害鏈。在一定的條件下,多種災害還會同時發生,由災害鏈放大成災害群。一旦形成災害群,抗災救災的難度會成倍增加,災害損失也會成倍放大。之所以說救災工作有著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的特點,其根本原因正在於此。 對原生災難,由於其顯而易見,人們往往能做到有效防範、積極應對,但對隱蔽的、突發的次生衍生災害,卻常常會重視不夠、疏於防範;更有一些人會抱著僥倖心理、有麻痺思想,不將次生衍生災害納入正常工作範圍內。由於這些因素的作用,災害範圍往往會進一步擴大,災害損失會進一步增加。比如,南京一加油站2月3日因積雪太厚發生坍塌,4死16傷。此前一週內,江蘇接連發生多起因清掃房頂積雪而失足墜落事件,造成多人死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