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1

    白話釋義:

    韓信、張耳率兵數萬,準備東下井陘擊趙。趙王與成安君陳餘聽到漢軍來襲,就聚兵井逕口,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遊說成安君說:“聽說漢將韓信渡西河,俘魏王,擒夏說,血洗閼與,現在又得到張耳的輔助,企圖攻下趙國,這是乘勝出國遠征,其勢銳不可擋。

    我聽說:‘千里運糧,士卒就有捱餓的危險;到吃飯時才去打柴做飯,軍隊就不會餐餐吃飽。’現在井陘的道路,車不得並行,騎兵不能成佇列,行軍數百里,其糧食勢必落在後面。

    希望您借給臣下三萬兵士,從小道切斷漢軍糧食武器供應,您在這裡挖深溝築高壘,不與漢軍作戰,使漢軍前不得戰,退不得回,我以率軍斷絕漢軍後路,使他們在野外搶不到任何吃的東西,不出十天,韓信和張耳二將的腦袋就能獻到您的麾下。

    希望您能重視臣下的計謀,一定不會被這兩個小子擒獲。”成安君是個信奉儒學的人,經常聲稱正義之師不用奇詐計謀,因而說:“我聽兵法說,‘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它,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與它交戰。’

    現在韓信的兵力號稱數萬,其實不可能有那麼多,千里迢迢來奔襲我們,也就精疲力盡了。像現在如此的兵力我們也要避而不擊,以後如有更大的敵人,我們將有什麼辦法去對付他們呢?諸侯們都會說我們膽怯,今後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於是就不聽廣武君的計策。

    原文:

    信、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以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

    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後。

    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路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勿與戰。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野無所掠滷,不至十日,兩將之頭可致戲下。願君留意臣之計,必不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謂曰:“吾聞兵法‘什則圍之,倍則戰。’

    今韓信兵號數萬,其實不能,千里襲我,亦以罷矣。今如此避弗擊,後有大者,何以距之?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不聽廣武君策。

    此文出自東漢史學家班固所著的《漢書》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由於《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因此,當時有不少人為其編寫續篇。據《史通·正義》記載,寫過《史記》續篇的人就有劉向、劉歆、馮商、揚雄等十多人,書名仍稱《史記》。

    班固的父親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對這些續篇感到很不滿意,遂“採其舊事,旁貫異聞”為《史記》“作《後傳》六十五篇”。班彪死後,年僅22歲的班固,動手整理父親的遺稿,決心繼承父業,完成這部接續鉅作。

    作者簡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東漢歷史學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堅,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卒於東漢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歲。

    班固自幼聰敏,“九歲能屬文,誦詩賦”,成年後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著有《白虎通德論》六卷,《漢書》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熊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