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悔憶智周

    文學+電影(導演、表演)藝術+一流的班子,史詩+人性的探究+國粹文化,所以進入世界電影百強。

    香港作家李碧華的小說,李碧華+蘆葦編劇,陳懷皚藝術指導+陳凱歌導演,一流的兩地當紅演員,張國榮的全力出演。

    拍攝在1993年,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也幾乎是這個模式,編劇是小說作家餘華+蘆葦,演員裡也有鞏俐和葛優。

    但不幸沒有陳懷皚。

    陳懷皚是什麼樣的存在?畢業於江安國立劇專,江安國立劇專是抗戰時期中國電影戲劇人的最高學府,從南京遷四川宜賓江安。

    陳懷皚又是1949以後大陸電影的臺柱之一。

    他也是歷史的見證人。

    最適合將作家關於那些歷史的文字轉化為電影語言。

    這部小說,這個藝術指導,這個原著作家參與改編的劇本,都適合於將這電影拍成一部史詩。

    是的,《霸王別姬》是一部史詩,儘管只是一個投影。

    《霸王別姬》又是人性的拷問。

    還沒有一部中國電影從民國、抗戰、內戰、1949、1966逐一演到改革開放。

    還沒有一部電影從頭到尾演京劇。

    還沒有一部電影探究反串演員的人生。

    文學藝術在於獨創與思考,在於它的思想、文化和文學藝術價值。

    《霸王別姬》都有。

  • 2 # 鯤子的翅膀

    謝邀。陳凱歌是我一直喜歡的電影導演,除了早期的《孩子王》其他我都看過。《霸王別姬》內容豐富厚重,這裡暫不作太多分析。單從一號主人公程蝶衣這個人物看,主要表現了人的精神追求與歷史社會現實的矛盾。陳凱歌的作品的人物很多都有某種“精神貴族”的性格和氣質(我覺得陳也是大陸導演裡最有貴族氣質和文化情懷的,文筆和口才也最好)——哪怕他們的身份只是一個戲子、刺客、盲人樂手、醫生、普通白領或者不諳世事的小道士以及他的武功師傅……都有為某種道義或信念而“初心不改”的“倔”和“二”。 這是我喜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被班主任投訴後非常厭學,現在完全不在狀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