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工栽培山茶古樹中樹齡最長的有7株:
(1)江蘇省姜堰市溱潼鎮的一株神奇的萬朵山茶古樹,樹高10.2米,冠幅5米×6米,基部已培土70釐米築成花壇,露在土面之上的胸徑有47.7釐米,而埋在壇土之下的根徑竟在70釐米以上。整株昂然如松,聳立如塔。從古山茶的樹型、花葉的形態、顏色、花瓣及雌雄蕊特徵等方面,確定該古山茶樹為華東山茶的園藝栽培品種“松子”,其古代名也稱“松塔”,為珍貴的古代老品種。根據山茶的生長習性和生長勢,綜合考慮了其所在的地理、氣候特徵、文化背景、相鄰的文化古蹟,特別是根據這株古樹旁邊,有一口宋代的澆花井及該樹埋入地下的70釐米以上的基徑推算,該古樹應為宋代晚期所植,距今已有800多年。
(2)江蘇省蘇州市光福鎮司徒廟西側“香雪海”風景區山坡上的“亮葉金心”古山茶樹,基圍2米,離地30釐米處分三杈。中間一杈周長1.2米,高2米,由於基部患上了心腐病,樹杈已死。西邊的分杈周長1.16米,枝高1.3米處又分了杈,最粗的分杈周長60釐米,最小的分杈周長也有40釐米。東邊的分杈周長65釐米,枝高1米處也分兩杈,最粗的分杈周長35釐米。這株紅山茶古樹除了中間的分杈已死外,其餘的兩分杈生長健壯,枝葉茂盛,樹高3.5米,樹冠直徑5米,樹齡650年。
(3)四川彭州市磁峰鎮花塔村八座墳趙宅山坡上的兩株“鐵殼寶珠”(四川叫“七心紅”):一株樹高10米,基圍180釐米,其中最粗的分枝幹圍102釐米;另一株樹高9米,基圍101釐米。兩株樹齡均在600年左右。據宅主趙緣雲老人講,趙家祖籍山西,明末清初移來四川。趙家有人當上了地方官,後葬在八座墳。兩株山茶樹是為了紀念死者栽在墳前的,經歷了12代。現在墳看不到了,但八座墳前的兩株山茶古樹留傳至今。
(4)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大羅山化成洞的一株“金心”古山茶,國內外曾報道為“千年古樹”。它生長在一個喇叭形“洞中天井”中,井高5米,井底寬1.9米,井口寬4米。我們用粗繩把人吊下井底測量,樹高8.15米,基幹粗111釐米,主幹高4.6米,在近井口長出分枝形成樹冠3.5米,遮蓋住洞口,枝葉茂盛,紅花朵朵,很有生氣。根據這株古山茶樹特殊的生長環境條件和實地測量的資料,樹齡應在500~600年之間。它獨特的生長環境和頑強的生命力是世界同類植物所罕見的。
(5)雲南昆明市晉寧縣盤龍寺的藥師院內,有一株“松子鱗”古山茶樹,其樹高12米,基徑54釐米。松子鱗花瓣平鋪密集,花心極小,初開之時,宛如松球張鱗,故而得名。據《晉寧縣誌》記載,這株古樹,系元代正年間(1341年)蓮蓬禪師親手所植,至今已有640多年的歷史。如今仍很蒼勁,亭亭玉立於殿中,頗有“幾朝元老”之風。現被晉寧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保護之“古樹名木”。
(6)雲南宜良縣的靖安哨,原有一座名叫靖安寺的古寺,在寺內植有靖安茶一株。今寺已毀,而山茶猶存。相傳,該山茶為明代之遺物,其樹高為9米,胸徑30釐米左右,花大如碗,色豔紅。花期在新春佳節前後。據1966年馮國楣先生在《雲南山茶花植物學特性及花型分類的探討》一文中記載:“宜良靖安哨有明代古樹一株,為昆明市園林局近年發現的新品種。”
(7)雲南省蘇明縣白邑鄉皮家營的一株山茶名貴品種“獅子頭”,樹高9米,幹圍182.2釐米,胸徑58釐米,樹齡500多年。
華人工栽培山茶古樹中樹齡最長的有7株:
(1)江蘇省姜堰市溱潼鎮的一株神奇的萬朵山茶古樹,樹高10.2米,冠幅5米×6米,基部已培土70釐米築成花壇,露在土面之上的胸徑有47.7釐米,而埋在壇土之下的根徑竟在70釐米以上。整株昂然如松,聳立如塔。從古山茶的樹型、花葉的形態、顏色、花瓣及雌雄蕊特徵等方面,確定該古山茶樹為華東山茶的園藝栽培品種“松子”,其古代名也稱“松塔”,為珍貴的古代老品種。根據山茶的生長習性和生長勢,綜合考慮了其所在的地理、氣候特徵、文化背景、相鄰的文化古蹟,特別是根據這株古樹旁邊,有一口宋代的澆花井及該樹埋入地下的70釐米以上的基徑推算,該古樹應為宋代晚期所植,距今已有800多年。
(2)江蘇省蘇州市光福鎮司徒廟西側“香雪海”風景區山坡上的“亮葉金心”古山茶樹,基圍2米,離地30釐米處分三杈。中間一杈周長1.2米,高2米,由於基部患上了心腐病,樹杈已死。西邊的分杈周長1.16米,枝高1.3米處又分了杈,最粗的分杈周長60釐米,最小的分杈周長也有40釐米。東邊的分杈周長65釐米,枝高1米處也分兩杈,最粗的分杈周長35釐米。這株紅山茶古樹除了中間的分杈已死外,其餘的兩分杈生長健壯,枝葉茂盛,樹高3.5米,樹冠直徑5米,樹齡650年。
(3)四川彭州市磁峰鎮花塔村八座墳趙宅山坡上的兩株“鐵殼寶珠”(四川叫“七心紅”):一株樹高10米,基圍180釐米,其中最粗的分枝幹圍102釐米;另一株樹高9米,基圍101釐米。兩株樹齡均在600年左右。據宅主趙緣雲老人講,趙家祖籍山西,明末清初移來四川。趙家有人當上了地方官,後葬在八座墳。兩株山茶樹是為了紀念死者栽在墳前的,經歷了12代。現在墳看不到了,但八座墳前的兩株山茶古樹留傳至今。
(4)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大羅山化成洞的一株“金心”古山茶,國內外曾報道為“千年古樹”。它生長在一個喇叭形“洞中天井”中,井高5米,井底寬1.9米,井口寬4米。我們用粗繩把人吊下井底測量,樹高8.15米,基幹粗111釐米,主幹高4.6米,在近井口長出分枝形成樹冠3.5米,遮蓋住洞口,枝葉茂盛,紅花朵朵,很有生氣。根據這株古山茶樹特殊的生長環境條件和實地測量的資料,樹齡應在500~600年之間。它獨特的生長環境和頑強的生命力是世界同類植物所罕見的。
(5)雲南昆明市晉寧縣盤龍寺的藥師院內,有一株“松子鱗”古山茶樹,其樹高12米,基徑54釐米。松子鱗花瓣平鋪密集,花心極小,初開之時,宛如松球張鱗,故而得名。據《晉寧縣誌》記載,這株古樹,系元代正年間(1341年)蓮蓬禪師親手所植,至今已有640多年的歷史。如今仍很蒼勁,亭亭玉立於殿中,頗有“幾朝元老”之風。現被晉寧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保護之“古樹名木”。
(6)雲南宜良縣的靖安哨,原有一座名叫靖安寺的古寺,在寺內植有靖安茶一株。今寺已毀,而山茶猶存。相傳,該山茶為明代之遺物,其樹高為9米,胸徑30釐米左右,花大如碗,色豔紅。花期在新春佳節前後。據1966年馮國楣先生在《雲南山茶花植物學特性及花型分類的探討》一文中記載:“宜良靖安哨有明代古樹一株,為昆明市園林局近年發現的新品種。”
(7)雲南省蘇明縣白邑鄉皮家營的一株山茶名貴品種“獅子頭”,樹高9米,幹圍182.2釐米,胸徑58釐米,樹齡5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