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果腔韻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佈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透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京劇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符號。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們今天說京劇大師漸漸的離我們遠去,就像季先生,梅葆玖先生都沒了。

    很多人就說保護傳統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振興京劇刻不容緩,現在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候了。說實在我本人一聽這個我有很強烈的不滿的情緒,為啥?我本人是個京劇迷,我巴不得京劇能夠火起來,可是我知道京劇不可能像過去那麼火,為什麼呢?以前京劇為什麼火?那是統治者的畸形愛好帶來的。說白了不務正業,喜歡京劇。大清的時候最喜歡京劇的慈禧太后,光緒皇帝。

    到什麼程度,慈禧太后把譚鑫培招來,御賜黃馬褂,然後在那現在前門那塊弄了個昇平署,昇平署幹嘛呢?就說白了就是外邊唱戲的進宮,在這裡領腰牌再進去,跟一般宮裡頭的官員都差不多。慈禧熟到什麼程度呢?她讓宮裡人編一本京劇教材,她不看著教材把這放著,說下週誰來唱,譚鑫培唱什麼,戰太平,她在這看不對,今兒譚老闆身體不好,臺步那應該是七步半啊,你怎麼走七步就停下來了,她能懂得這程度。

    我們今天且不說京劇傳統東西有很多不能與時俱進的,咱且不說現代的娛樂方式比過去多多了,不可能回到八旗子弟,提籠架鳥的那種娛樂時代。咱把這些都拋開不說,京劇也不應該成為慈禧太后,光緒皇帝的時候,權貴的寵物,時代背景的映襯,它不會達到那種高度。所以我說京劇我作為一個戲迷,它永遠不會消亡。有這些戲迷,有這些愛好者真正喜歡藝術的傳承。

    所以我說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它一定得是大家真喜歡他的藝術生命力,而這種藝術生命力與時俱進的,還真有年輕人喜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櫻花樹什麼時候剪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