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守智

    在中國產影視劇中,古裝題材佔比不小,但其中真正能夠呈現中國華服之美的卻鳳毛麟角。近日,優酷、陝文投藝達影視、國文影業聯合出品,由賈軼群擔任總製片人,陳家霖執導,娜扎、許魏洲領銜主演,施詩、趙順然、李芯逸、陳瑾如、張晚意等主演的古裝愛情勵志大劇《風起霓裳》,以製衣刺繡為主線,將唐文化與一針一線巧妙結合,讓人體會到傳統服飾文化的強大魅力。

    在唐朝,經濟文化極其繁榮,體現在服飾上,那就是無論衣料還是款式,都呈現出一派空前繁華的景象。在唐朝的時尚中,女子常穿羅緞所織的襦裙,短上衣加長裙的設計,裙腰以綢帶高系,幾乎及腋下,行走間恍若身披浮雲,窄袖長垂,裙腰高束,襦裙花紋以傳統刺繡為主。

    劇中女主琉璃所穿的襦裙大多都參考敦煌壁畫配色,使其既符合唐朝特點,又符合琉璃活潑爽朗的人物性格。再加上金銀彩繡為飾,在仙氣中透著貴氣,正所謂“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

    唐朝婦女喜著色彩濃郁之裙,白居易詩之“山石榴花染舞裙”,元稹詩之“窣破羅裙紅似火”所詠皆為紅裙,可見唐朝人對紅裙的喜愛。印有傳統紋樣的裙衫正恰如其分地體現了大唐服飾的華美絢麗。

    對於女子來說,最重要的場合就是結婚了。唐朝女子的嫁衣以青色為主,劇中琉璃的嫁衣也不例外,青色的外披搭配大紅色福裙,再加上傳統圖案的刺繡,使得這套嫁衣端莊大氣,華貴優美。

    皇宮裡的繡娘所穿的衣服樣式,總能引起百姓的模仿和追捧。像是劇中尚服局繡娘所穿的拼色條紋裙,十六國時,在甘肅酒泉丁家閘5號墓的壁畫中出現了上身著衫,下身著條紋裙的婦女。此後,條紋裙流行了相當長時間,條紋早期較寬,晚期變窄,這也在大量唐朝壁畫和陶俑中有所體現。劇中採用了最經典的敦煌配色,藍綠和橘紅相間做出條紋裙,使之更有唐風之美。

    隋唐時期男子冠服特點主要是上層人物穿長袍,官員戴“幞頭”、百姓著短衫。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顏色來區分等級,用花紋表示官階。除此之外,衣服顏色也有講究,平民百姓只能穿白色、黑色、褐色。唐朝男子服裝的顏色花紋也是豐富多彩的,劇中裴行儉的服裝結合傳統刺繡和現代印染技術,配以玉石等裝飾的蹀躞帶,展現了唐代男裝的簡約而不簡單。

    這個特色在《風起霓裳》中也有體現。裴行儉求師蘇定方將軍時身著白衣,是因為當時他還是一介平民,後來考入四門學,據《唐六典》記載:“四門博士三人,正七品上。助教三人,從八品上。四門博士掌國子博士之法。助教以下,掌同國子。”四門學博士是正七品上的官職,官職相當於縣令,按照唐代服色制度,應該著淺綠色官服。除四門學子統一白衣制服,此外裴行儉極少再穿白衣,可見唐朝對於服裝方面的要求十分嚴格。《風起霓裳》這部劇衣著也相當考究。

    服裝的面料、設計都是背景基礎,最重要的,還是衣服上的花紋,才能有畫龍點睛之效。唐代自然是沒有現代的印製技術,花紋都是靠繡工一針一線繡出來的。

    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唐繡運用金銀線盤繞圖案的輪廓,以加強實物之立體感,這也是唐代刺繡的一項創新。

    唐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耐久性遠在千年以上。

    《風起霓裳》這部劇不只豐富了觀眾的日常生活,更是引導更多年輕人瞭解、喜愛傳統的服飾文化,可以說是起到了一部古裝劇應有的文化作用,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 2 # 知更說娛

    我覺得這部劇還是挺好看的,講述的是唐朝年間故事。

    不僅演員們演技線上,最重要的是特效服飾,道具真的很給力。也挺高度還原的。

    這句我一口氣追了十多集,憑藉古力娜扎的顏值,讓很多人都輕易入坑。

    現在好的古裝劇真的不多了,但是要是提起一些好的古裝劇,最近熱播的這部劇一定榜上有名。

    當然這部劇除了這些之外,劇情方面也是比較吸引人的。從少年懵懂到權力巔峰的驚心動魄的成長。從民間生活到皇宮內部的奢華鬥豔,風雲變幻的一切考驗著主角之間的情感和互動。

    後宮朝堂,每一處都是考驗,都是陷阱,都是讓人一不小心就容易陷下去的再無翻身之地的陷阱。

    然而讓人覺得在在這裡,不管外界怎麼變化,怎樣陰謀詭計,兩個人一直堅守心中的大唐明月,用智謀和智慧,書寫一段輝煌的傳奇。

  • 3 # 憶允唐萱

    整體顏值較高,劇情緊湊,以復仇翻案為主線,佈局用心,但沒有同題材的《琅琊榜》看得爽,因為主角的能力有差,受委屈的情節佔比大,但愛情線多於《琅琊榜》,喜歡古裝的朋友不要錯過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傳雄的個人經歷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