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環境 白玉蝸牛和其他蝸牛一樣,喜歡在陰暗潮溼、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畏光怕熱,最怕Sunny直射。對環境極為敏感,當溼度、溫度不適宜時,蝸牛會將身體縮回殼中並分泌出粘液形成保護膜,封住殼口,以克服不良環境的干擾。當環境適宜後,便會自動溶解保護膜重新開始活動。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氣溫和溼度的影響。 適宜溫度為16℃~30℃,溼度60%~85%,土壤溼度在40%左右,pH為5~7,當溫度低於15℃,高於35℃時休眠,停止生長和繁殖。 2.白玉蝸牛的食性 各種綠色植物及糠麩均可作為食料。一般春天以白菜、青菜、萵苣等闊葉植物飼餵;夏天可喂大量甘蔗、向日葵葉、各種瓜果皮渣等;秋天氣溫低,食量減少,可喂些菜葉、薯片等。白玉蝸牛不吃青草、雜草,拒食有刺激性味道的蔥、韭、蒜。 為加快生長速度,提高產卵率,最好在飼料中加入10%~15%麥麩、米糠、豆腐渣之類的精料,但其消化能力弱不易飼餵麥粉、米粉等富含澱粉的精料。飼料中還可新增些石粉、貝殼粉等礦物質飼料,以滿足蝸牛生長的需要。精飼料要粉碎,瓜果、塊莖要切成片狀才能飼餵要注意食物的多樣性以防厭食。喂料時應選擇傍晚進行,先用水噴醒再投餵。 3.繁殖 白玉蝸牛雌雄同體,異體交配。人工養殖只要溫度、溼度適宜,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從出殼到性成熟一般需6個月時間,交配受精後15~20天即可產卵,把卵產在洞穴內。卵粒綠豆大小,外包一層白色發亮的膜,每次產卵100~200粒,8~15天可孵出幼蝸,壽命一般5~6年。 孵化溫度為20℃~30℃,溼度為80%~90%。如卵上粘有汙泥、糞便,不必擦洗,因為卵周圍本身具有一層保護膜,可以防止細菌微生物侵入。卵放入盆內,上面放土,將土坦平,溼度與飼養土一致,卵子均勻排放好,上蓋溼布,然後用薄膜封住盆口,經8~15天幼蝸出殼,如25天仍不見幼蝸,即為失敗。 4.飼養管理 (1)飼養方式:按照養殖場地和裝置,大體上可分為室外開放式和室內封閉式兩種。室外式可挖土溝或建大棚,如果採取溝養,土溝應建在背風向陽處,下挖50~70釐米,寬2米,長根據飼養量而定,溝上面應一側高,一側低,稍有坡度,上面蓋薄膜、竹簾,防逃並防止蛙、鳥類等天敵的傷害。室內養殖可用土盆、塑膠盒、木箱、水泥池等,用沙罩、溼布、薄膜等封口,保溼防鼠。 (2)飼養土的製備:飼養土要求潮溼、疏鬆、肥沃,因此最好選用未汙染的田園土、黃沙,再加入少量石粉混合,經太陽曝曬3~5天消毒過篩備用。土方配比為:細土30%、沙土30%、黃沙20%、煤渣灰15%、石粉5%,加水後溼度在40%左右,即一握成團,一擊就散。盆內土厚分為:成蝸10釐米,生長蝸7釐米,幼蝸3釐米。飼養土1~2月更換1次。 (3)飼餵方法:對幼蝸應喂些鮮嫩菜葉,再加一些精飼料,溫度不得低於20℃,控制在25℃~30℃,不要有過大的變溫,噴水時不要直噴幼蝸。飼料中含鈣食物不得缺少,1個月後轉入成蝸養殖盆中,放養密度要隨個體的不斷增長由密到稀。每平方米放養400~500只,收穫前為200~250只。60×30×25釐米的飼養箱可放養100只,5~6個月後,殼高4釐米時,體重40克可採收
生活環境 白玉蝸牛和其他蝸牛一樣,喜歡在陰暗潮溼、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畏光怕熱,最怕Sunny直射。對環境極為敏感,當溼度、溫度不適宜時,蝸牛會將身體縮回殼中並分泌出粘液形成保護膜,封住殼口,以克服不良環境的干擾。當環境適宜後,便會自動溶解保護膜重新開始活動。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氣溫和溼度的影響。 適宜溫度為16℃~30℃,溼度60%~85%,土壤溼度在40%左右,pH為5~7,當溫度低於15℃,高於35℃時休眠,停止生長和繁殖。 2.白玉蝸牛的食性 各種綠色植物及糠麩均可作為食料。一般春天以白菜、青菜、萵苣等闊葉植物飼餵;夏天可喂大量甘蔗、向日葵葉、各種瓜果皮渣等;秋天氣溫低,食量減少,可喂些菜葉、薯片等。白玉蝸牛不吃青草、雜草,拒食有刺激性味道的蔥、韭、蒜。 為加快生長速度,提高產卵率,最好在飼料中加入10%~15%麥麩、米糠、豆腐渣之類的精料,但其消化能力弱不易飼餵麥粉、米粉等富含澱粉的精料。飼料中還可新增些石粉、貝殼粉等礦物質飼料,以滿足蝸牛生長的需要。精飼料要粉碎,瓜果、塊莖要切成片狀才能飼餵要注意食物的多樣性以防厭食。喂料時應選擇傍晚進行,先用水噴醒再投餵。 3.繁殖 白玉蝸牛雌雄同體,異體交配。人工養殖只要溫度、溼度適宜,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從出殼到性成熟一般需6個月時間,交配受精後15~20天即可產卵,把卵產在洞穴內。卵粒綠豆大小,外包一層白色發亮的膜,每次產卵100~200粒,8~15天可孵出幼蝸,壽命一般5~6年。 孵化溫度為20℃~30℃,溼度為80%~90%。如卵上粘有汙泥、糞便,不必擦洗,因為卵周圍本身具有一層保護膜,可以防止細菌微生物侵入。卵放入盆內,上面放土,將土坦平,溼度與飼養土一致,卵子均勻排放好,上蓋溼布,然後用薄膜封住盆口,經8~15天幼蝸出殼,如25天仍不見幼蝸,即為失敗。 4.飼養管理 (1)飼養方式:按照養殖場地和裝置,大體上可分為室外開放式和室內封閉式兩種。室外式可挖土溝或建大棚,如果採取溝養,土溝應建在背風向陽處,下挖50~70釐米,寬2米,長根據飼養量而定,溝上面應一側高,一側低,稍有坡度,上面蓋薄膜、竹簾,防逃並防止蛙、鳥類等天敵的傷害。室內養殖可用土盆、塑膠盒、木箱、水泥池等,用沙罩、溼布、薄膜等封口,保溼防鼠。 (2)飼養土的製備:飼養土要求潮溼、疏鬆、肥沃,因此最好選用未汙染的田園土、黃沙,再加入少量石粉混合,經太陽曝曬3~5天消毒過篩備用。土方配比為:細土30%、沙土30%、黃沙20%、煤渣灰15%、石粉5%,加水後溼度在40%左右,即一握成團,一擊就散。盆內土厚分為:成蝸10釐米,生長蝸7釐米,幼蝸3釐米。飼養土1~2月更換1次。 (3)飼餵方法:對幼蝸應喂些鮮嫩菜葉,再加一些精飼料,溫度不得低於20℃,控制在25℃~30℃,不要有過大的變溫,噴水時不要直噴幼蝸。飼料中含鈣食物不得缺少,1個月後轉入成蝸養殖盆中,放養密度要隨個體的不斷增長由密到稀。每平方米放養400~500只,收穫前為200~250只。60×30×25釐米的飼養箱可放養100只,5~6個月後,殼高4釐米時,體重40克可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