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36664308897

    在眾多的電影題材中,有一類影片儘管故事相似卻佳作雲集,儘管看到開頭就猜到了結尾但是看到最後仍然會熱淚盈眶。這類電影就是拳擊電影。其實只要是格鬥競技類的影片都能帶給觀眾這樣的體驗,但這裡選擇拿出來講的還是拳擊及摔角這種更為吸引眼球的型別。

    拳擊電影的開頭都是相似的,比如《鐵拳男人》,過氣的拳擊手為了讓家人吃飽穿暖,不得不重新站上拳擊臺,拼了老命和年輕力壯的對手搏鬥。

    比如《哭泣的拳頭》,曾經的拳王散盡家產不得不為了挽救家庭出來掙錢,遇上了家庭分崩離析卻酷愛拳擊的小混混,兩個人不得不進行失敗者之間的殘殺。

    比如《摔角王》,摔角明星退役後生活艱難,飽受病痛折磨,跟女兒的關係也不省心,重歸競技臺是唯一的救贖方式。

    拳擊電影的人物關係也是相似的,比如《鬥士》,哥哥帶著弟弟打天下,儘管兩人的家庭都已經支離破碎。

    比如《百萬美元寶貝》,老拳擊教練把有夢想的女拳擊手視同己出,在訓練場和賽場的溝通中重新找回親情的溫暖。

    又如《鐵甲鋼拳》,父子倆帶著屌絲機器人打天下,隨著比賽不斷勝利爺倆之間的隔膜也得以化解。

    到最後,無論贏了輸了,拳擊電影的人物都透過不懈的努力收穫了新生。如《洛奇》,取得奇蹟般的勝利,除了檢驗出自己有多麼禁打,更抱得美人歸。

    如《勇士》,手足相殘的虐心過後,便是化解一切誤解的笑中有淚。

    拳擊電影能這麼賣座,兩大武器必不可少。一是透過剪輯和特效讓觀眾深陷於其中的動作場面,誘發一種本能性的血脈賁張之感;另一點就是讓小人物成功逆襲,讓觀眾不虛此行。

    但僅僅這些就足夠了麼?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光看體育賽事直播就可以了,還要把它拍成電影做什麼呢?電影將競技比賽昇華,並觸動觀眾的那個神奇的元素究竟是什麼?

    從前看拳擊電影,曾有一個讓我頗為不解的地方。導演多拍拍拳擊比賽的動作場面讓大家爽就可以了,為什麼要有那麼冗長的鋪墊,去拍主人公生活的悲慘,賽前準備的艱難這些無聊的東西。直到我看了《摔角王》,《鬥士》導演的另外一部經典之作:《黑天鵝》。

    黑天鵝全片基本上都是一個精神分裂的故事,我們看到了娜塔莉波特曼與自己的各種掙扎。終於到最後,女神折騰了自己,成全了大家,不瘋魔不成活,黑白天鵝相愛相殺,奉獻出了無與倫比的生命演出。黑天鵝發現對手始終是自己,拳擊手們其實也一樣。大賽前冗長的鋪墊都是拳擊手們內心的苦旅。他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品嚐著血與淚與汗,忍受著身心的煎熬。與對手比賽時,腦子一定要飛速運轉才能化解對手的攻勢,並伺機對其進行反擊,在我們看來漫長的過程在他們眼中只有一瞬。可見,拳擊手們在登上舞臺前其實就已經放下一切,在競技場上的血和榮耀是對他們早已戰勝自己的加冕。所以我們看到了鼻青臉腫的史泰龍的笑容,兄弟之間、長輩晚輩之間無論輸贏的和解,老教練為女弟子實施安樂死時的嘆息和坦然。

    現在再看《爵士春秋》中的那段話:“生命是一場走鋼絲,其餘時間所做的都是在等待。”真正感動我們的也許不是那個閃光燈聚焦的舞臺讓英雄成為了永恆,而是英雄在走上舞臺前所付出的那冗長而沉悶的努力。

    "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鬥。我只同意後半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茶葉蛋怎麼煮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