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羽諾池唯

    希望對你有幫助:根據水滸傳的描寫,我們可以肯定,1兩銀子不等於1貫錢,1兩銀子要遠大於1貫錢,其理由如下:1、魯智深用上等好鐵打了62斤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用了5兩銀子,白日勝黃泥岡賣酒是5貫一桶,若一兩銀子==一貫銅錢,則推出62斤水磨禪杖+一口戒刀==一桶酒,在宋朝的時候,鐵、兵器自然是昂貴的,比如林沖買刀賣主索價3000貫,實值2000貫,成交1000貫;再如楊志賣刀報價3000貫,魯智深若賣禪杖,報價估計少不了1000貫。這說明5兩銀子的購買力要大於5貫錢。2、在第21回,閻婆拿了些碎銀子,出巷口去買得些時新果子,鮮魚嫩雞之類,歸到家中,都把盤子盛了。到第24回潘金蓮中午取出一貫錢,讓王婆出去買酒菜吃,王婆卻自己添了些錢去買些好酒好食、希奇果子來。閻婆用的是碎銀子,估計不到一兩,買的東西確實很好,而王婆用了一貫錢上街買東西,卻還要添錢,這也說明1兩銀子的購買力遠大於1貫錢。從上述兩個例子看,銀子和銅錢的兌換關係,不是1:1,應該是1兩銀子>1貫錢。3、第九回《柴進門招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柴進便喚莊客,叫將酒來。不移時,只見數個莊客,托出一盤肉,一盤餅,溫一壺酒;又一個盤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著十貫錢,都一發將出來。這裡顯然十貫錢不可能等於十兩銀子。4、再進行分析,金翠蓮的典身錢是3000貫,楊志的寶刀賣3000貫,武松、林沖等通緝犯也是3000貫,如果銀銅比是1:1,那麼金翠蓮的身價就是3000兩,顯然不會那麼高,再如林沖買刀1000貫,如果銀銅比是1:1,值1000兩銀子,林沖不會那麼有錢。而且,宋朝的1貫銅錢,為5宋斤,1宋斤=640克=1.3市斤,1貫錢重6.5市斤、3250克,1文銅錢為3.2克,3000貫就是3000貫*6.5市斤/貫=19500市斤,接近10噸,怎麼運?也沒法兌付。那麼水滸傳中的1兩銀子應等於多少銅錢?分析水滸傳中出現的貨幣數量,我們會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就是“3”,比如3000貫,出現了8次,比如3貫,出現了兩次:第三十七回《沒遮攔追趕及時雨船火兒大鬧潯陽江》張橫、張順兄弟倆做私渡,又那等客人貪省貫百錢的,又要快,便來下我船,船錢本合500足錢一個人,我定要他三貫。為什麼要他三貫?而不是1貫、2貫?再如,第九十四回《關勝義降三將李逵莽陷眾人》安定州,五個月雨無涓滴,州官出榜:“如有祈至雨澤者,給信賞錢三千貫。”喬冽揭榜上壇,甘霖大澍。後來,庫吏卻將三貫錢把與喬冽。這裡也是給了三貫,為什麼不是5貫?另據搜尋的資料,南宋官員吳泳於淳佑末年在廣東運使任上《奏寬民五事狀》中言及,廣東銀價比數十年前有明顯增加,銀的市價已增至每兩三貫五百文。(《鶴林集》卷二二)李曾伯於寶佑四年上《救蜀楮密奏》言及當時東南銀一兩價為十七界會子七十五貫,折為銅錢約為三貫七百五十文,(《可齋續稿》後集卷三)與吳泳所言接近。另包恢上奏言沿海走私貿易,講用銅錢買蕃舶銀,“凡一兩止一貫文以上,得之可出息二貫文”,(《敝帚集》卷一《禁銅錢申省狀》),此記述則說明當時銀價每兩是三貫。我們可以大膽推斷,“3”是一個重要的兌換比例數字,銀子和銅錢的兌換比例就是1:3。3000貫就是摺合1000兩銀子,也就是相當於一個幹100年,近似今天的百萬富翁,所以3000貫才如此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PGLE中如何使用SQL遊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