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諸葛丞相,世之奇才,奈何生不逢時,可悲可嘆。水鏡先生曾言,臥龍雖得明主,不得其時。

    話說,諸葛丞相五次北伐,盡皆無功而返。第六次北伐又與宿敵司馬懿對峙。一日,諸葛丞相卜之自己命不久矣,然先主託孤之恩未報,興復漢室之志未遂,豈可輕死?諸葛孔明善奇門遁甲,故欲與天爭命。丞相佈下七星燈欲續十載壽命。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軍情緊急,魏延未及通報閃入大帳,踏滅了七星燈。孔明自知天命歸也。遂不強求,部署對敵之後,將畢生所學傳於姜維。又喚馬岱楊儀面授機宜。卻說五虎上將盡皆身死,蜀中勇猛之將唯有魏延,為何孔明獨不留言囑託魏延?原來,孔明識得自己死後魏延必反。故而不喚魏延卻留秘計於馬岱等人以除魏延。孔明吩咐已畢昏倒於地,後主聞訊大驚,急命李福前去探視。眾人都說後主昏聵,此處卻顯出後主賢明。原來後主知道丞相比不久於人世,李福此去一為探視,二為求計。後主欲求何計?後主所求乃是孔明身後何人可繼。這也是治國安邦的大計,怎能說後主昏庸呢?再說孔明,強撐病體見過李福,說了些盡忠報國之事,李福退去。這李福也是在馬虎,後主求計一事竟全然忘記。且先不說他,單說孔明,依舊做著最後的部署。退兵之事部署已定,孔明又囑楊儀:吾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吾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吾陰魂更自起鎮之。司馬懿見將星不墜,必然驚疑。吾軍可令後寨先行,然後一營一營緩緩而退。若司馬懿來追,汝可布成陣勢,回旗返鼓。等他來到,卻將我先時所雕木像,安於車上,推出軍前,令大小將士,分列左右。懿見之必驚走矣。

    當夜,孔明令人扶他出帳,仰觀北斗,遙指一星說:“此吾之將星也。”眾人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孔明以劍指之,口中唸咒。咒畢急回帳時,不省人事。再說李福,雖是馬虎,卻也能及時悔悟。他又匆匆趕回去見孔明。孔明見李福去而復回,自然知道所為何事。便對李福說:我死之後,蔣琬可繼。李福又問:蔣琬之後呢?孔明答道:費禕可繼。李福又問:費禕之後呢?孔明卻不再答,眾人上前觀看,孔明已死。若說孔明不識人善用,偏偏蔣琬費禕都是稀世良才,但孔明偏又中用馬謖,致使街亭失守,北伐無功。正應了那句話,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啊。

    再說司馬懿,司馬懿雖與孔明交鋒數次,但勝少敗多,心裡也確實懼怕孔明。但司馬懿也頗通天文,夜觀天象,見一大星墜於蜀營,料想孔明事必躬親,操勞過度,必以身死。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司馬懿吃過孔明奇門遁甲的大虧,這次也沒有輕信,只是讓夏侯霸帶上些人前去打探休息。夏侯霸到了五丈原,不見一人,便回覆司馬懿說,蜀兵全都撤退了。司馬懿這才相信孔明已死,帶兵追擊。但是孔明生前早有吩咐,司馬懿追兵將近之時,蜀兵推出諸葛木像,姜維叫道,司馬懿,你中我家丞相之計了。司馬懿離得遠看不清楚真假,心裡只說中計撥馬便跑。跑了很遠還問身邊的人我的頭還在嗎?說以蜀國的人都說死諸葛能退活仲達。司馬懿跑了,姜維當然不敢追。後來司馬懿得到訊息,諸葛亮卻是死了,那日所見不過是一個木人。司馬懿感慨的說,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諸葛亮既然已死,司馬懿再無懼怕之人,加上蜀兵撤退已遠,司馬懿也就沒有再追。諸葛亮出山之時,曾有詩言:身為升騰思退步,臨終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叮嚀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當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配電箱裡的零線是從哪接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