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讀了第一回,回目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昨天晚上讀第二回,回目是“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
上回說到張飛見董卓瞧不起他們,氣得要殺掉董卓,被兩個哥哥攔住。
此地不留英雄,何不奔別處?商量之後,連夜去投朱儁,之後一起進討張寶。張寶用妖術,朱儁用豬血等破之, 張寶大敗,被屬下刺殺。
劉關張三人和朱儁前往宛城討伐黃巾餘黨,受到孫堅協助,收復南陽諸郡。
朱儁受朝廷詔封,他表奏孫堅、劉備有功,但孫堅有人情,所以上任某郡司馬;劉備沒有人情,一直沒被封賞。街上遇郎中張鈞告之功績,張鈞諫議皇帝斬十常侍,被逐。十常侍假意授劉備安喜縣縣尉。
四個月後朝廷降詔要淘汰因軍功而封官者。督郵來到安喜縣,傲慢無禮,意在索賄,無果,遂勒令縣吏指稱縣尉劉備害民。
張飛怒鞭督郵,三兄弟只好繳還印綬,往代州投奔劉恢。
十常侍作惡,朝廷愈壞,人民嗟怨,又有兩處作亂:長沙的區星和漁陽的張舉、張純。十常侍藏匿不奏。諫議大夫劉陶和司徒陳耽進諫,被十常侍下獄殺之。十常侍讓孫堅討伐區星,勝利後受封烏程侯,和幽州牧劉虞一起發漁陽征討張舉張純。劉恢向劉虞推薦劉備,征討勝利,朝廷封劉備為平原縣令。
靈帝生病快死了,立誰為太子是個問題。何皇后生子劉辨,王美人生子劉協。何皇后鴆殺王美人,董太后養育劉協。董太后勸靈帝立劉協為太子,十常侍奏曰要先誅何皇后的哥哥何進以絕後患。何進召大臣們商議誅宦官,此時靈帝已崩,何進扶立劉辨即位。
何進派袁紹領兵入宮誅十常侍,殺死蹇碩。張讓等在何太后(之前的何皇后)面前求情,何太后勸阻何進,不要再殺其他宦官,何進應允。
董太后與何太后兩宮相競,何進把持朝政,趕走董太后後又鴆殺之。張讓等人又用珠寶討好何進弟弟和母親,在何太后目前說好話,復又得寵。袁紹勸何進趁此機會盡誅宦官,何進聽何太后言語後猶豫不決。袁紹建議召四方英雄進京誅殺宦官,何進採納。主簿陳琳勸阻說恐生大亂,何進不聽。
這一回主要講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講劉玄德討賊有功卻始終不得任用,十常侍假意任用卻又在四個月後要將其革職。督郵下來巡視傲慢無禮,張飛怒鞭督郵,三兄弟只好棄官投奔劉恢。後參與平滅叛黨有功,劉備才真正在體制內得到一個縣令的官職。
劉關張三人在平定叛亂中屢立戰功,卻始終得不到朝廷重用,何哉?一是沒有人脈關係,即書中所說人情;二是沒有錢,面對督郵的索賄很無奈 。可見注重人情和行賄索賄的風氣漢代已經很盛。縱然英雄,想在體制內成就功業,你不同流合汙,就會被邊緣化;若同流合汙,你還是英雄麼?
從這回故事來看,劉後來的自主創業,簡直就是被昏暗官場逼出來的。什麼是英雄啊,英雄就是不能與世俗和塵同光的人。同樣處於昏暗官場,林沖選擇一味忍耐,張飛不行。所以張飛更英雄。
第二個故事是立太子之亂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立誰為太子,要不要盡誅宦官。第一個問題沒有討論,何進先下手為強,直接把自己的外甥扶上皇位了。第二個問題成為問題,表面看是何進優柔寡斷,實際上反映了一種普遍現象:封建官場無論誰當領導,都需要十常侍之類的人。為什麼?因為領導喜歡聽好聽的話,聽著輕鬆舒服,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啊,而好聽的話他們會說,進忠言的大臣只會說逆耳之言。
昨天上午讀了第一回,回目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昨天晚上讀第二回,回目是“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
上回說到張飛見董卓瞧不起他們,氣得要殺掉董卓,被兩個哥哥攔住。
此地不留英雄,何不奔別處?商量之後,連夜去投朱儁,之後一起進討張寶。張寶用妖術,朱儁用豬血等破之, 張寶大敗,被屬下刺殺。
劉關張三人和朱儁前往宛城討伐黃巾餘黨,受到孫堅協助,收復南陽諸郡。
朱儁受朝廷詔封,他表奏孫堅、劉備有功,但孫堅有人情,所以上任某郡司馬;劉備沒有人情,一直沒被封賞。街上遇郎中張鈞告之功績,張鈞諫議皇帝斬十常侍,被逐。十常侍假意授劉備安喜縣縣尉。
四個月後朝廷降詔要淘汰因軍功而封官者。督郵來到安喜縣,傲慢無禮,意在索賄,無果,遂勒令縣吏指稱縣尉劉備害民。
張飛怒鞭督郵,三兄弟只好繳還印綬,往代州投奔劉恢。
十常侍作惡,朝廷愈壞,人民嗟怨,又有兩處作亂:長沙的區星和漁陽的張舉、張純。十常侍藏匿不奏。諫議大夫劉陶和司徒陳耽進諫,被十常侍下獄殺之。十常侍讓孫堅討伐區星,勝利後受封烏程侯,和幽州牧劉虞一起發漁陽征討張舉張純。劉恢向劉虞推薦劉備,征討勝利,朝廷封劉備為平原縣令。
靈帝生病快死了,立誰為太子是個問題。何皇后生子劉辨,王美人生子劉協。何皇后鴆殺王美人,董太后養育劉協。董太后勸靈帝立劉協為太子,十常侍奏曰要先誅何皇后的哥哥何進以絕後患。何進召大臣們商議誅宦官,此時靈帝已崩,何進扶立劉辨即位。
何進派袁紹領兵入宮誅十常侍,殺死蹇碩。張讓等在何太后(之前的何皇后)面前求情,何太后勸阻何進,不要再殺其他宦官,何進應允。
董太后與何太后兩宮相競,何進把持朝政,趕走董太后後又鴆殺之。張讓等人又用珠寶討好何進弟弟和母親,在何太后目前說好話,復又得寵。袁紹勸何進趁此機會盡誅宦官,何進聽何太后言語後猶豫不決。袁紹建議召四方英雄進京誅殺宦官,何進採納。主簿陳琳勸阻說恐生大亂,何進不聽。
這一回主要講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講劉玄德討賊有功卻始終不得任用,十常侍假意任用卻又在四個月後要將其革職。督郵下來巡視傲慢無禮,張飛怒鞭督郵,三兄弟只好棄官投奔劉恢。後參與平滅叛黨有功,劉備才真正在體制內得到一個縣令的官職。
劉關張三人在平定叛亂中屢立戰功,卻始終得不到朝廷重用,何哉?一是沒有人脈關係,即書中所說人情;二是沒有錢,面對督郵的索賄很無奈 。可見注重人情和行賄索賄的風氣漢代已經很盛。縱然英雄,想在體制內成就功業,你不同流合汙,就會被邊緣化;若同流合汙,你還是英雄麼?
從這回故事來看,劉後來的自主創業,簡直就是被昏暗官場逼出來的。什麼是英雄啊,英雄就是不能與世俗和塵同光的人。同樣處於昏暗官場,林沖選擇一味忍耐,張飛不行。所以張飛更英雄。
第二個故事是立太子之亂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立誰為太子,要不要盡誅宦官。第一個問題沒有討論,何進先下手為強,直接把自己的外甥扶上皇位了。第二個問題成為問題,表面看是何進優柔寡斷,實際上反映了一種普遍現象:封建官場無論誰當領導,都需要十常侍之類的人。為什麼?因為領導喜歡聽好聽的話,聽著輕鬆舒服,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啊,而好聽的話他們會說,進忠言的大臣只會說逆耳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