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史觀天下
-
2 # 使用者2273443076382123
1、郡主,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對皇族女性的封號。郡主是由郡公主這個詞演化而來的,郡公主始於東漢,一般皇女級別為縣公主,但也有少數為郡公主。經過時代的變化,郡主有帝女、皇太子之女、王女、皇帝庶女、親王女等身份的不同。直到唐朝,郡主才成為特定的封號,為皇太子之女。
2、出處
郡主一詞最早出自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纂的 《世說新語·賢媛》之中“ 桓宣武 (指桓溫)平蜀 ,以李勢妹為妾” ,南朝梁劉孝標註引《妒記》:“ 桓平蜀 ,以李勢女(一說李勢妹)為妾,郡主(南康郡公主)兇妒。“這裡的郡主指的是晉明帝司馬紹之女司馬興男,郡主是郡公主的簡寫。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宗室女封郡主者,謂其夫為郡馬。"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一:"親王女為和碩格格,漢文稱郡主。"
一郡之主不稱為郡主,在封建王朝設定郡縣制時期,一郡之守望有其官職的,稱為太守。
3、歷史沿革
唐代:皇太子之女封為郡主,安樂公主、永泰公主在其父為太子時稱安樂郡主、永泰郡主,再如李隆基次子太子李瑛之女博平郡主。
宋代:皇太子、親王之女封為郡主,北宋宋徽宗改郡主為宗姬。北宋初年也有功臣之女封郡主。
遼代:帝王庶女初封為郡主,後進封公主。
明代:皇太子、親王之女封郡主。
清代:一般和碩親王(和碩親王簡稱親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內扎薩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獲得此爵位。在外扎薩克蒙古中為第二等爵位,僅次於“汗”。)之女封郡主,稱“和碩格格”。但也有親王之女被皇帝收養封為固倫公主、和碩公主。
4、歷代王女稱謂
春秋戰國諸侯之女稱公主、而周天子之女稱公主或王姬。
秦朝目前待考。
西漢時期諸王之女稱為翁主。
東漢時期諸王之女封鄉公主、亭公主,但也有特封為縣公主者。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王女有封郡公主、縣公主、鄉公主、亭公主,簡稱縣主、鄉主、亭主之稱謂。
隋朝王女稱公主,一般為縣公主、邑公主,如永豐公主、大寧公主、豐寧公主等。
唐朝王女稱縣主,。但是也有一特例,隱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後被殺,貞觀十六年李世民追贈皇太子,但現在已知的兩個女兒並未被封郡主。次女李婉順封聞喜縣主、第五女封歸德縣主。另外,唐朝宗女與宗室出女也有被封為公主和親者,也有未封公主和親的宗室女。
五代十國目前可考後晉王女稱縣主。
遼代早期明王耶律安端之女稱藹因翁主。
金朝王女一般封為縣主,也有加封為公主者。
西夏待考。
元朝王女稱公主。
回覆列表
古代皇族女子都稱之為“郡主”,但是經過時代變遷,郡主是在唐朝才成為特定的封號,就是皇太子的女兒,才可以稱為“郡主”,到後來宋、明,親王的女兒也可封為郡主,到了清朝,就成了“格格”。
歷朝各代都是這樣稱呼的:
春秋戰國:諸侯之女一般都是叫“公主”,周天子女兒可稱之為“王姬”。
大秦王朝:稱之為“公主”。
漢朝:稱之為“公主”。
後期三國兩晉、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都稱之為“公主”。
清朝:清朝因為是滿族,雖然積極融入漢語言文化圈,但是他們的公主稱之為“格格”,記憶猶新的就是每年暑假的神劇“還珠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