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ax263

    “前有車後有轍”這句話,用在不同的地方,意思不盡相同。 一個人要做某件事,苦於沒有經驗,明白人會開導他說:“這也不難,前有車,後有轍。”意思是,照前人做過的同類事的做法去做就是了。 一個人因某件事被指責,他也會理直氣壯地說:“ 前有車,後有轍!”意思是,我所做的事早有先例,有錯不能算在我身上。 這些話都與舊時的大車與車轍有關。 舊式大車,輪子用硬雜木打造,因此叫“木輪大車”,這種木輪車的四周都鑲著厚厚的鑄鐵,俗稱“車瓦”,所以也叫“鐵腳大車”,和後來出現的膠大車相比較,顯得分外不靈活,從此又被叫做“笨軲輪大車”。 木輪鐵瓦大車,輪子非常堅硬,在它經過的地方,大地上就被壓出兩道深深的小溝,這就叫車轍,俗稱為“車轍溝”、“車道溝”。經過無數部大車反覆碾壓,車轍溝的底部變得十分堅硬,車子沿兩條轍溝行進,輕鬆而又自如,若離了這種有舊轍的大車道,行動可就艱難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其中就有“車同軌”的一條,就是使各地的大車兩輪跨度尺寸相同,能夠在同樣的車轍溝裡行進。 汽車成為較普通的交通工具以後,公路上不準舊式大車通行,因為它的鐵瓦硬輪會碾傷路面;同時,汽車若在舊的大車道上行駛,兩條深深的車轍也使汽車顛簸不堪,因此使得汽車與舊式大車不能兩立。這也是舊式大車在短時間內被淘汰的原因。 舊式大車進了博物館,“前有車後有轍”這句話在生活中也就失去了隨處可得的見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今你們對跨境電商是什麼看法?是否願意做店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