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你信中說:“你所說的知行應該並舉,不應該分為前後兩步,就是《中庸》中說的‘尊德行而道問學’兩種功夫互相存養,互相激發,本心和外物本來就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然而修行的功夫有個先後順序,不可能沒有先後的區別,就像知道是事物才會吃,知道是湯羹才會喝,知道是衣服才會穿,知道是路才會走在上面。從來沒有還沒見到事物就先做事的。這中間的先後順序也是瞬間微妙的,不會截然分明的,不像今天知道了事物,明天才去實踐那樣。”
既然說“交養互發,內外本末一以貫之”,那麼知行並舉的說法就沒有什麼可以懷疑的了。又說:“功夫次第,不能無先後之差”,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知食乃食”等說法,尤其顯而易見。但是你被朱熹先生說的知先行後的觀點所矇蔽,而自己不曾察覺。人必然有想吃東西的心,然後才會去認識食物,想吃的心就是意念,也就是行動的開始。食物口味的好壞,一定要等到入口之後才知道,哪有不嘗一嘗就已經預先知道食物味道的好壞呢?一定先有想走的心,然後才會去認識路,想走的心就是意念,也就是行走的開始。路途的坦蕩險峻,必須親身行走過之後才能知道,哪裡有還沒有走過就預先知道路途的坦蕩險峻的呢?“知湯乃飲,知衣乃服”以此類推,都沒有什麼可懷疑的。如果如你說的那樣,才正是“不見是物而先有事”。你又說“此亦毫釐倏忽之間,非謂截然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這也是你體察還不夠精確。然而就像你所說的,那麼知和行並舉也肯定沒有什麼好懷疑的。
譯文:
你信中說:“你所說的知行應該並舉,不應該分為前後兩步,就是《中庸》中說的‘尊德行而道問學’兩種功夫互相存養,互相激發,本心和外物本來就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然而修行的功夫有個先後順序,不可能沒有先後的區別,就像知道是事物才會吃,知道是湯羹才會喝,知道是衣服才會穿,知道是路才會走在上面。從來沒有還沒見到事物就先做事的。這中間的先後順序也是瞬間微妙的,不會截然分明的,不像今天知道了事物,明天才去實踐那樣。”
既然說“交養互發,內外本末一以貫之”,那麼知行並舉的說法就沒有什麼可以懷疑的了。又說:“功夫次第,不能無先後之差”,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知食乃食”等說法,尤其顯而易見。但是你被朱熹先生說的知先行後的觀點所矇蔽,而自己不曾察覺。人必然有想吃東西的心,然後才會去認識食物,想吃的心就是意念,也就是行動的開始。食物口味的好壞,一定要等到入口之後才知道,哪有不嘗一嘗就已經預先知道食物味道的好壞呢?一定先有想走的心,然後才會去認識路,想走的心就是意念,也就是行走的開始。路途的坦蕩險峻,必須親身行走過之後才能知道,哪裡有還沒有走過就預先知道路途的坦蕩險峻的呢?“知湯乃飲,知衣乃服”以此類推,都沒有什麼可懷疑的。如果如你說的那樣,才正是“不見是物而先有事”。你又說“此亦毫釐倏忽之間,非謂截然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這也是你體察還不夠精確。然而就像你所說的,那麼知和行並舉也肯定沒有什麼好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