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自己能勝任的工作,就不要推脫,虛假的謙虛是更為狂妄的自大。
原文:
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齧破即吐之。謝無奕性粗強,以事不相得,自往數王藍田,肆言極罵。王正色面壁不敢動。半日,謝去。
良久,轉頭問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後復坐,時人嘆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轉尚書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應讓杜、許。”藍田雲:“你謂我堪此否?”文度曰:“何為不堪?”但克讓自是美事,恐不可闕。”
藍田慨然曰:“既雲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譯文:
王藍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雞蛋,他用筷子扎雞蛋,沒有拿到,便十分生氣,把雞蛋扔到地上。雞蛋在地上旋轉不停,他接著從席上下來用木屐踩,又沒有踩到。憤怒至 極,又從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謝無奕性情粗暴固執。
因為一件事彼此不合,親自前去數落藍田侯王述,肆意攻擊謾罵。王述表情嚴肅地轉身對著牆,不敢動。過了半天,謝無奕已經走了很久,他才回過頭問身旁的小官吏說:“走了沒有?”小官吏回答說:“已經走了。”然後才轉過身又坐回原處。
當時的人讚賞他雖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寬容別人。王述升任尚書令時,詔命下達了就去受職。他兒子王文度說:“本來應該讓給杜許。”王述說:“你認為我能否勝任這個職務?”文度說:“怎麼不勝任!不過能謙讓一下總是好事,禮節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說:“既然說能勝任,為什麼又要謙讓呢?人家說你勝過我,據我看終究不如我。”
擴充套件資料
《世說新語》的編纂成書固然與劉宋家族對魏晉風流的喜好和社會各層人士對魏晉風流的追慕有關,然而劉義慶之所以對魏晉士人情有獨鍾化大氣力與其門客共襄盛舉還有他個人身世的內在原因。
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劉裕對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剛登基便先後殺了徐羨之、傅亮、謝晦等擁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為擔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弒的悲劇,嚴格控制並殺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員,這其中就包括名將檀道濟。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義慶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以免遭禍。本傳言“太白星犯右執法,義慶懼有災禍,乞求外鎮。”這實際上是劉義慶藉故離開京城,遠離是非之地。儘管文帝下詔勸解寬慰但架不住劉義慶“固求解僕射乃許之”。
劉義慶終於得以外鎮為荊州刺史。外鎮後的劉義慶仍然如同驚弓之鳥,心有餘悸。他處在宋文帝劉義隆對於宗室諸王懷疑猜忌的統治之下為了全身遠禍,於是招聚文學之士寄情文史編輯了《世說新語》這樣一部清談之書。
劉義慶《世說》的編纂時間大約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劉義慶任江州刺史期間,這兩年間有兩件事情值得注意。
一是元嘉十六年劉義慶在擔任江州刺史時招攬了許多文人,“太尉袁淑,文冠當時,義慶在江州,請為衛軍諮議參軍;其餘吳郡陸展、東海何長瑜、鮑照等,併為辭章之美,引為佐史國臣”,按照《世說》一書成於劉義慶及其門客眾手的說法,這是《世說》編纂的恰當時機;
二是元嘉十七年劉義慶調任南兗州刺史,前來接任他江州刺史職位的正是遭到貶斥,被解除司徒錄尚書事要職的劉義康。兄弟二人在江州見面後的悲慟情緒受到文帝劉義隆的責怪。這些都與劉義慶對處境危難並因此尋求在魏晉文人的精神氣質中得到化解和超脫,因而與編纂《世說》一書緊密相關
道理:自己能勝任的工作,就不要推脫,虛假的謙虛是更為狂妄的自大。
原文:
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齧破即吐之。謝無奕性粗強,以事不相得,自往數王藍田,肆言極罵。王正色面壁不敢動。半日,謝去。
良久,轉頭問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後復坐,時人嘆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轉尚書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應讓杜、許。”藍田雲:“你謂我堪此否?”文度曰:“何為不堪?”但克讓自是美事,恐不可闕。”
藍田慨然曰:“既雲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譯文:
王藍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雞蛋,他用筷子扎雞蛋,沒有拿到,便十分生氣,把雞蛋扔到地上。雞蛋在地上旋轉不停,他接著從席上下來用木屐踩,又沒有踩到。憤怒至 極,又從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謝無奕性情粗暴固執。
因為一件事彼此不合,親自前去數落藍田侯王述,肆意攻擊謾罵。王述表情嚴肅地轉身對著牆,不敢動。過了半天,謝無奕已經走了很久,他才回過頭問身旁的小官吏說:“走了沒有?”小官吏回答說:“已經走了。”然後才轉過身又坐回原處。
當時的人讚賞他雖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寬容別人。王述升任尚書令時,詔命下達了就去受職。他兒子王文度說:“本來應該讓給杜許。”王述說:“你認為我能否勝任這個職務?”文度說:“怎麼不勝任!不過能謙讓一下總是好事,禮節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說:“既然說能勝任,為什麼又要謙讓呢?人家說你勝過我,據我看終究不如我。”
擴充套件資料
《世說新語》的編纂成書固然與劉宋家族對魏晉風流的喜好和社會各層人士對魏晉風流的追慕有關,然而劉義慶之所以對魏晉士人情有獨鍾化大氣力與其門客共襄盛舉還有他個人身世的內在原因。
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劉裕對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剛登基便先後殺了徐羨之、傅亮、謝晦等擁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為擔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弒的悲劇,嚴格控制並殺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員,這其中就包括名將檀道濟。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義慶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以免遭禍。本傳言“太白星犯右執法,義慶懼有災禍,乞求外鎮。”這實際上是劉義慶藉故離開京城,遠離是非之地。儘管文帝下詔勸解寬慰但架不住劉義慶“固求解僕射乃許之”。
劉義慶終於得以外鎮為荊州刺史。外鎮後的劉義慶仍然如同驚弓之鳥,心有餘悸。他處在宋文帝劉義隆對於宗室諸王懷疑猜忌的統治之下為了全身遠禍,於是招聚文學之士寄情文史編輯了《世說新語》這樣一部清談之書。
劉義慶《世說》的編纂時間大約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劉義慶任江州刺史期間,這兩年間有兩件事情值得注意。
一是元嘉十六年劉義慶在擔任江州刺史時招攬了許多文人,“太尉袁淑,文冠當時,義慶在江州,請為衛軍諮議參軍;其餘吳郡陸展、東海何長瑜、鮑照等,併為辭章之美,引為佐史國臣”,按照《世說》一書成於劉義慶及其門客眾手的說法,這是《世說》編纂的恰當時機;
二是元嘉十七年劉義慶調任南兗州刺史,前來接任他江州刺史職位的正是遭到貶斥,被解除司徒錄尚書事要職的劉義康。兄弟二人在江州見面後的悲慟情緒受到文帝劉義隆的責怪。這些都與劉義慶對處境危難並因此尋求在魏晉文人的精神氣質中得到化解和超脫,因而與編纂《世說》一書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