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90731903591

    Linux環境下的基本備份方法      現在我們已經討論瞭如何呼叫磁帶裝置,並且我們已經知道如何決定使用回捲或非回捲裝置。但是如何實現將系統的檔案從系統中搬移到磁帶裝置上呢?這是各種備份工具的功能了。所有的Linux釋出都提供了所有備份工具的祖先:tar(當然實際上dbppt和bppt, a/k/a dump and restor,才是Unix系統的備份工具的亞當)。tar命令在Unix Version 7中出現的。該命令的名字來自於"Tape ARchiver"。該命令被設計為能非常容易的實現將資料從系統備份到磁帶中或者從磁帶中恢復資料。      tar命令的基本語法為:      tar -mode -option [files]      這裡c表示建立(backup),-x提取(restore)或者-t內容列表(list),選項包括如下元素:如-v表示詳細輸出,-f file表示目的(建立模式)或源(提取或者列表模式),更詳細的資訊,請看系統tar命令的手冊(man tar)。      使用tar做最簡單的備份如下所示:      tar -cvf /dev/st0   lost+found/   var/   var/adm/   var/adm/LST/   var/adm/LST/log/   var/adm/LST/log/debug   var/adm/LST/log/history   var/adm/LST/log/

    cmd.trace

      var/adm/LST/log/

    install.success

      var/adm/LST/log/

    postin.failed

      var/adm/LST/log/

    install.failed

      var/adm/LST/analyse/   var/adm/LST/analyse/

    boot.img

      var/adm/LST/analyse/

    boot.msg

      var/adm/LST/analyse/

    boot.info

      var/adm/LST/analyse/

    boot.diag

      var/adm/LST/analyse/

    boot.params

      var/adm/LST/database/   var/spool/   [...]      該命令的c選項表示建立一個新的備份(c),並且使用詳細模式(v),並且將整個系統備份輸出到/dev/st0(f)。在這種情況下,tar操作將開啟/dev/st0檔案(裝置),將資料流以tar的資料格式的寫入到那個開啟的檔案,並且在所有的資料被寫入以後,關閉檔案。因為我們這裡選擇了回捲裝置/dev/st0,檔案(儲存介質)將使裝置驅動在tar關閉檔案以後回捲磁帶。      下一步將是驗證資料被正確的寫入到磁帶中。不幸的是,Linux環境下的tar命令僅僅提供了一種比較模式的驗證手段-磁帶內容被重新讀入,並和原始檔案逐位元組進行比較。然而,這仍然比沒有驗證要好很多。因為在進行恢復時發現磁帶中有壞資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事情。      在恢復結束並且被驗證以後,一切並沒有結束,因為系統中的資料是不斷變化的,一個保持不斷變化的系統的備份的方法是持續進行定期的對發生變化的資料進行備份。有很多方法可以實現這樣的備份,但是最方便的是增量(incremental)和差分(differential)備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醉神馳”的意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