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925989154232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指的萬物本來都是一氣而來,但在不斷的變化中,逐漸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分支,於是形成了差異,這樣就構成了萬物。

    這種差異的產生,可以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來進行理解,因為週期三會產生混綸系統,關於這個,可以看看1975年,李天巖(Tien-Yien Li)和約克(James A. Yorke)在《美國數學月刊》發表的開創性論文《週期三意味著渾綸》,這裡需要指出,將 Chaotic System 翻譯成混沌系統,這個在在中文原義上是有誤的,這裡下面都寫成 Chaotic System,以免將渾綸與混沌相混淆。

    簡單說,三生萬物,便是週期三導致的 Chaotic System,這樣的系統它在變化過程中,會發生週期重合以致於無法回溯它是從哪裡來的,這就意味著形成 Chaotic System後,會具有現代說的不確定性、不可重複、不可預測性,於是大量分支事物也就有了相對的獨立性,於是由於特性差異的不同,所以多樣性也就體現了出來。

    順便說一下,在《道藏》中,著名經典都對《清靜經》有引用,包括《上陽子金丹大要圖》《中和集》《重陽真人金闕玉鎖訣》《圓嶠內篇》《上方靈寶無極至道開化真經》,更早的還有白玉蟾祖師的《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前蜀杜光庭《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等,這些引用的都是“動者靜之基”。

    上面裡面不少著作都是道經中的主要著作,作者們更是道教歷史上的頂尖人物,多以博覽群書著名,尤其杜光庭祖師一生不知修訂過多少古籍秘本,如果真的是原文有如此明顯的錯漏,他們怎會看不出來?

    在醫書《醫統大全》的中《神門命門人迎辨》提及:"腎雖屬水,而實有相火寓於其中,太極所謂動者靜之基,則是靜而生水者本也,動而挾火者標也。"

    目前看來,寫成"靜者動之基"的,只有兩個人。

    一個是是元朝的詞人侯善淵,生平不詳,寫過不少道教詩詞。

    另一個是劉通微,曾是重陽真人的弟子,後在終南山修道,去世後,金元之間近乎被人遺忘,傳記裡他曾著《全道集》,但已經全部秩失,明道藏裡卻收錄了在他的傳記裡壓根沒提及過的《清靜經頌注》。

    但在重陽真人的所寫的《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中,卻仍然寫的是“動者靜之基”,重陽真人才華橫溢,一生詩詞無數,又是北宗金丹道祖師,這種問題上更不可能犯錯。

    他們之所以會看成“靜者動之基”,考證上一般認為是受到《清靜心經》的影響,《清靜心經》出自南宋紹興改定《 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著錄 《 清淨心經》,在《雲芨七籤》卷十七中收錄有此文。

    所以不以先前的文字為準,反以後世篡本為依,這些所謂的修訂者們,是高估了自己的智力,還是怎麼回事,這裡就不評價了。

    “動者靜之基”是有依據的,也符合現實世界的描述,萬物本是運動的,靜止是相對的,而這種理論古代雖然沒有直接提出來,但古人可以從其它方面的觀察進行總結出相似的道理。

    比如本來一杯清水,混雜了其它東西便會變得混濁了,這是由清變濁的過程,然而濁是因為在動,如果將一杯濁水放在那裡,時間久了以後,便會慢慢沉澱,於是水又變得清了,靜是相對於動的,所以這叫動者靜之基。

    這便是王紫珍道人借茶喻道所說的:"初烹時,茶葉亂浮,清濁不分,此混沌象也。少頃,水在上,葉在下,便是開闢象矣。"

    正如《寶玄經》中言:“裁製偏邪,必歸中正。能及流末,還至本源。道本無形,假言立象,雖言衝用,用實無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第三十回到第三十八回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