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墨I方之城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蜀漢政權正式繼承了大漢的國祚,那一年,曹丕篡漢建國,改國號為“魏”。不得不說,劉備稱帝的時機選得相當的好,只是可惜國力實在太過羸弱,蜀漢最終只能淪落為一個地方政權,無法真正的匡扶漢室,重整大漢雄風。

    公元220年,曹操死了。

    同年10月,曹操的兒子曹丕在眾臣的勸進下,篡漢稱帝,改國號魏。大漢王朝的國祚徹底的斷絕了嗎?並沒有,雖然漢獻帝被趕下臺,封為山陽公,但是遠在四川的劉備卻看到的機會——當皇帝的時機到了。

    劉備從起兵鎮壓黃巾軍,一路顛沛流離,東征西討,逐漸壯大,他打出的重要旗號就是“匡扶漢室”,這面旗幟給劉備帶來了很多資源,比如陶謙讓徐州給劉備,荊州劉表收留劉備,甚至後來的益州牧劉璋邀劉備入川等等。很多諸侯都是看到劉備既是皇室後裔,又打著匡扶大漢的旗號。

    漢獻帝被迫禪讓帝位給曹丕後,劉備稱帝的時機成熟了。如果漢獻帝一直在曹丕手下做傀儡,劉備最多也就是自封個漢中王而已,決然不敢貿然稱帝的,這跟正統不正統沒有關係,這和當時的士族人心有很大的關係。

    劉備曹丕稱帝不久就立刻稱帝是最好的選擇,當時天下雖然大亂,各地諸侯割據而治,大家都不鳥東漢朝廷,但是大家都自稱東漢之臣,絕不敢有僭越之心,就連勢力最大,實力最強的曹操直到臨死都不敢有稱帝之心。

    原因很簡單,天下雖然亂,但卻都是大漢子民,都以大漢劉氏為正統,劉氏宗族才是天下的共主,任何人想要改變這個宗廟、社稷格局,都會受到天下人的反感和痛恨。

    曹丕篡漢稱帝其實是在做一次賭博——大漢朝中支援曹魏的臣子要比支援大漢的臣子多。更何況曹丕只有稱帝才能駕馭曹操手下那批悍將能臣,曹操在世以丞相之資掌控群臣是沒有問題的,只有三十多歲的曹丕即使位居丞相,爵為魏王,但是地位依然不夠鞏固,朝中想乘機扶漢弱曹的群臣大有人在。

    曹丕只有篡漢稱帝,才能徹底地解決以上兩個問題:1、資歷不夠,威望不足;2、徹底斷絕那些企圖扶漢臣子的念想。

    曹丕的賭博雖然贏了,稱帝過程很平穩,但是人心卻散了,魏國的很多百姓依然以大漢子民自居,很多北方士人深為不恥,甚至逃離魏國等等。

    劉備在成都稱帝,讓天下人看到了大漢國祚的延續,同時劉備又稱帝得名正言順,漢獻帝被廢,大漢的國號依然延續。劉備在這個時候稱帝,既可以讓天下諸侯承認劉備政權的合法性,又給天下百姓一個訊號,大漢王朝並沒有覆滅,同時還能吸引一些心懷大漢江山計程車族百姓前來投奔蜀漢。

    劉備稱帝的實際雖然很好,但是蜀漢的實力實在太弱了,在劉備稱帝前一年,關羽丟了荊州,漢中孟達反出曹魏,這讓本來就實力不足的蜀漢更是雪上加霜。劉備只能說在名義上繼承了大漢的宗廟,實際上蜀漢也只能算是一個地方政權偏安一隅,直到後來被曹魏所滅。

  • 2 # 均是天涯淪落人

    劉備稱帝其實也是無可奈何之下的選擇,曹操逝世之後,曹丕繼位然後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從而曹丕繼位稱帝,如果劉備不稱帝那麼他的個人地位顯然會比曹丕低一等,這在對外的交流之中是極其不利的,而且也會影響自己內部的穩定,因為在古代大家的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忠君愛國的,曹丕雖然是透過篡位而得到了天下,但是畢竟經過了漢獻帝的禪讓,因此在繼承皇位的流程是正規無誤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觀念會越來越深入人心,因此他的地位會越來越穩固。

    曹魏集團的勢力本來就是三方之中最大的,如果讓他們在佔據天時,那麼隨著時間嗯推移劉備和孫權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最終會完全沒有立錐之地,因此劉備只能其選擇稱帝以此來分散大眾的注意力,以此來增加自己的勢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音樂藝考線上校考去哪錄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