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鏞:築夢人生①1922年的春深時節,吳良鏞出生於南京一個普通職員家庭。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賬人無情揭走自家的屋瓦,悽風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別祖居。1937年南京淪陷前,他先後到武漢、重慶求學;1940年在重慶合川參加大學招生考試時,他親歷了日軍戰機對大半座城市的轟炸。流離失所、國破家亡,層層累積的苦難激發了他重建家園的熱切願望。②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吳良鏞結束在美國的研讀深造,衝破重重阻撓,繞道回到魂牽夢繞的祖國。投身於新中國建設,協助梁思成創辦了清華大學建築系。此後,風雨數十載,以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為導向,從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到教書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著,孜孜探求著中國特色的城市規劃建設之路。他指出,西方建築史是“石頭的歷史”,而中國古代建築史是“土木的歷史”,因此,北京舊城這個世界城市史上無與倫比之傑作的保護工作尤為不易。隨著一批批新建築、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吳良鏞的心頭卻日益縈繞著濃密的困惑。他認為,舊城的改造不僅要滿足現代生活的舒適要求,還要與原有的歷史環境密切結合。③“自古太守多詩人。”在吳良鏞看來,作為城市規劃者的市長,不僅要具備革命家的情操,還應具有詩人的情懷、史學家的淵博。“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嗎?是不是想想辦法,例如打個漂亮補丁或繡上圖案。”相對於大拆大建,吳良鏞提出了“有機更新”理論和建造“類四合院”住房體系的構想。他的這一理論,被成功應用於北京菊兒衚衕四合院改造工程。菊兒衚衕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積水等問題困擾著。由於許多改造方案與舊城風貌保護相沖突,改造專案一直停滯在規劃層面。吳良鏞說:“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問題是建築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他不辭辛勞,反覆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著裝滿資料的小車到建築館工作,或奔波於塵土飛揚的工地。改造後的菊兒小區白牆黛瓦,與周邊的老房子渾然一體。在這樣一座“類四合院”裡,鄰里進出打招呼,有了困難互相幫,北京城原有的歷史環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續。④創造與自然和諧的人居環境,讓人們能詩情畫意般棲居在大地上,這是吳良鏞一生不變的夢想。提到這個夢想時,他的臉上總是帶著欣慰的笑容。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線的他,言傳身教,桃李芬芳。他常常對學生說:“建築師與社會的發展是分不開的,而每個時代對建築師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樣改變,一定要牢記對人的關切,同時建築業需要赴湯蹈火的熱情和無限的忠誠。”⑤針對日益加快的城市化程序,吳良鏞提出了以城市規劃、建築與園林為核心,整合工程、社會、地理、生態等相關學科的發展模式。融貫多學科研究成果,他建立了“廣義建築學”理論,並出版了同名專著,將建築從單純的“房子”概念拓展為“聚落”的概念。在1999年國際建協第二十屆建築師大會上,作為中國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學的領軍者,吳良鏞宣讀了由他起草的《北京憲章》並獲得透過。這標誌著“廣義建築學”與“人居環境”學說已被世界建築學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轉了長期以來西方建築理論占主導地位的局面。⑥2008年,86歲的吳良鏞在工地視察時突發腦梗,被醫生判斷為難以再行走。但他按照科學方法刻苦鍛鍊,努力堅持,很快就可以走路了。出院那天,滿頭銀髮的他親筆完成了一幅書法作品。蒼勁有力的字跡,與絢爛的晚霞交相輝映。醫生說,吳老不僅給建築界留下了令人驚歎的奇蹟,也創造了康復醫學領域中的奇蹟。⑦著名建築學家貝聿銘曾說過:“不管你到哪個國家,說起中國建築,大家都會說起吳良鏞。”中國兩院院士、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世界人居學會主席……數不清的榮譽和成就並未讓吳良鏞停下前行的步履。他每每凝思:“人們說電影是遺憾的藝術,我覺得建築更是遺憾的藝術……我們將把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交給子孫後代?”(摘編自田雅婷《吳良鏞:築夢人生》)
吳良鏞:築夢人生①1922年的春深時節,吳良鏞出生於南京一個普通職員家庭。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賬人無情揭走自家的屋瓦,悽風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別祖居。1937年南京淪陷前,他先後到武漢、重慶求學;1940年在重慶合川參加大學招生考試時,他親歷了日軍戰機對大半座城市的轟炸。流離失所、國破家亡,層層累積的苦難激發了他重建家園的熱切願望。②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吳良鏞結束在美國的研讀深造,衝破重重阻撓,繞道回到魂牽夢繞的祖國。投身於新中國建設,協助梁思成創辦了清華大學建築系。此後,風雨數十載,以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為導向,從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到教書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著,孜孜探求著中國特色的城市規劃建設之路。他指出,西方建築史是“石頭的歷史”,而中國古代建築史是“土木的歷史”,因此,北京舊城這個世界城市史上無與倫比之傑作的保護工作尤為不易。隨著一批批新建築、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吳良鏞的心頭卻日益縈繞著濃密的困惑。他認為,舊城的改造不僅要滿足現代生活的舒適要求,還要與原有的歷史環境密切結合。③“自古太守多詩人。”在吳良鏞看來,作為城市規劃者的市長,不僅要具備革命家的情操,還應具有詩人的情懷、史學家的淵博。“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嗎?是不是想想辦法,例如打個漂亮補丁或繡上圖案。”相對於大拆大建,吳良鏞提出了“有機更新”理論和建造“類四合院”住房體系的構想。他的這一理論,被成功應用於北京菊兒衚衕四合院改造工程。菊兒衚衕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積水等問題困擾著。由於許多改造方案與舊城風貌保護相沖突,改造專案一直停滯在規劃層面。吳良鏞說:“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問題是建築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他不辭辛勞,反覆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著裝滿資料的小車到建築館工作,或奔波於塵土飛揚的工地。改造後的菊兒小區白牆黛瓦,與周邊的老房子渾然一體。在這樣一座“類四合院”裡,鄰里進出打招呼,有了困難互相幫,北京城原有的歷史環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續。④創造與自然和諧的人居環境,讓人們能詩情畫意般棲居在大地上,這是吳良鏞一生不變的夢想。提到這個夢想時,他的臉上總是帶著欣慰的笑容。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線的他,言傳身教,桃李芬芳。他常常對學生說:“建築師與社會的發展是分不開的,而每個時代對建築師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樣改變,一定要牢記對人的關切,同時建築業需要赴湯蹈火的熱情和無限的忠誠。”⑤針對日益加快的城市化程序,吳良鏞提出了以城市規劃、建築與園林為核心,整合工程、社會、地理、生態等相關學科的發展模式。融貫多學科研究成果,他建立了“廣義建築學”理論,並出版了同名專著,將建築從單純的“房子”概念拓展為“聚落”的概念。在1999年國際建協第二十屆建築師大會上,作為中國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學的領軍者,吳良鏞宣讀了由他起草的《北京憲章》並獲得透過。這標誌著“廣義建築學”與“人居環境”學說已被世界建築學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轉了長期以來西方建築理論占主導地位的局面。⑥2008年,86歲的吳良鏞在工地視察時突發腦梗,被醫生判斷為難以再行走。但他按照科學方法刻苦鍛鍊,努力堅持,很快就可以走路了。出院那天,滿頭銀髮的他親筆完成了一幅書法作品。蒼勁有力的字跡,與絢爛的晚霞交相輝映。醫生說,吳老不僅給建築界留下了令人驚歎的奇蹟,也創造了康復醫學領域中的奇蹟。⑦著名建築學家貝聿銘曾說過:“不管你到哪個國家,說起中國建築,大家都會說起吳良鏞。”中國兩院院士、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世界人居學會主席……數不清的榮譽和成就並未讓吳良鏞停下前行的步履。他每每凝思:“人們說電影是遺憾的藝術,我覺得建築更是遺憾的藝術……我們將把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交給子孫後代?”(摘編自田雅婷《吳良鏞:築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