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740050079327

    養殖要養水,養水先知水,水產養殖八字精養法中核心要素:水、種、餌。其中種、餌的二類要素根據各地區情況相對已經成熟和穩定,養殖戶也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而養殖水體的調控在養殖業日益發達的今天顯得更為重要,化學藥物、重金屬殘留已成為阻礙水產養殖健康發展的首要因素。我們浙江三門全縣海水養殖面積近24萬畝,每年的產量達到20萬噸以上,其中青蟹養殖面積就達9.2萬畝,是浙江省海水養殖第一大縣。

    在海水養殖上,我們最擔心的是養殖過程中水體內藍藻、裸甲藻等這類有害藻類的大量繁殖乃至大面積暴發。每年的養殖季節,由於有毒藻類的滋生所引發的後果真讓我們養殖戶吃盡苦頭。眾所周知:藍藻的大量繁殖極大程度上抑制了其他有益藻類生長,而其他藻類的生長受到抑制及大量被魚類吃食消化,藍藻很容易形成優勢種群而大量爆發,水體生態環境的平衡被嚴重破壞。藍藻大量發生、藍藻顆粒又很難被魚類消化,藍藻逐漸成為優勢種群。這種透過種間競爭形成的過度繁殖必然帶來種內鬥爭,種內鬥爭的結果又極易導致大量藍藻的死亡,藍藻的大量死亡、分解消耗大量溶氧,同時又釋放大量羥胺、硫化氫等有毒物質。這樣形成了水體的惡性迴圈。在水體嚴重缺氧和有毒物質存在的條件下,我們的養殖產量、效益可想而知,所以,每到養殖季節,我們這些養殖戶都提心吊膽。這時,市場大量的水體調節處理產品也應運而生,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名目繁多,讓人眼花繚亂。最近幾年,對水產養殖過程中水產品的化學藥物殘留日益重視,我們的養殖觀念也在改變,開始意識到健康養殖的必要性,以前沒有動靜也下藥,稍有動靜就下猛藥。現在,像我這樣能接受微生物調水、控水、治水的養殖戶也越來越多,但市場上不同生產廠家的微生物產品實在太多了,國內廠家動輒幾個億、幾十個億,甚至於號稱上百億的細菌數的微生物產品,好像一家比一家好,只好今天用這家,明天又用那家,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內心好像安定了點,可實際養殖過程中,該發的病還在發,水體的控制還是有相當的難度,時間上還是很難掌控。不過,今年我用了上海綠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美國進口的一種複合微生物水體生態調節劑,調水效果相當顯著。該產品具有美國農業部 USDA Bio-Preferred權威認證標誌,獲美國農業部頒發的100%純微生物產品綠色標誌,是真正的綠色生物產品,今天拿來與廣大養殖戶朋友們共同分享。

    我下面的養殖塘囗主要是蝦、蟹、貝類混養的模式,每隔15天左右要換一次海水,水體的控制與一般塘囗相比更難。多年來,水體的藻相調控是一直困擾我的難題,並非不能調控,而是很難調控,各種不同的微生物製劑用了不下大幾十種,經驗也摸索了不少,但是每年的養殖過程總有問題發生。因為是個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的產業,所以每到養殖季節,整個過程是膽戰心驚、如履薄冰。不過今年透過一年的總結,困擾我多年的問題總算解決了,我按上海綠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產品說明書使用說明與各個塘囗實際情況相結合,使用了該公司進口的美中國產品,經過一段養殖週期觀察,水體問題真是徹底解決了,這下再也不用為養殖中使用何種微生物產品而發愁了。不過,這也讓我意識到國內外的微生物產品真的區別很大。據該公司技術專家告知,他們的產品在淡水養殖上的使用效果也相當顯著,尤其是在南美白對蝦的養殖上可稱得上是

    一次技術革命,對養殖的產量、效益有大幅度的提高。

    摘於: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81030.html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在觀察細胞週期或中心體時選擇馬蛔蟲作為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