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萍兒25960

    先說《漢書》把!自秦始皇"焚書坑儒"後的歷史記載基本可信了! 那些不盡不實的史籍以及以杜撰歷史為生的文人墨客大多被清洗---正所謂眼不見為乾淨! 基本都可信,但是它在文學性和人民性上不如史記,漢書開始,二十四史徹底成了魯迅先生所批判的帝王家譜。 再說《史記》說到《史記》記載的上古世系的可靠性,眼下稍微熟悉一些學術史的兄弟們就會想起王國維大師著名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續考》(《觀堂集林》卷九)。的確,除了極少數幾個商君先人的次序略有倒、錯和某些世系關係不明外,殷墟卜辭提供了從“王亥”、“王亙”、“上甲”到商紂王共29代42王(含未即位的“孝己”和“上甲”前那幾位)的完整譜系。這個譜系與《史記??殷本紀》若合符節,殊為壯觀,是中國上古史研究的佳話。 這個研究案例是如此的成功,以至於已經成為學刊專著中的萬金油鋪天蓋地。如果計算引用率和影響因子的話,王國維估計可以上99次院士了(如果文科有院士的話)。歷來古史和考古學界探索夏文明的時候,堅信夏朝的存在,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太多研究者認為“既然殷墟甲骨文證明《史記??殷本紀》記載的商世系是可信的,那麼《史記??夏本紀》的世譜也當不至於向壁虛造”,按規矩接下來就是對顧頡剛先生和“疑古派”的一頓挖苦嘲笑。 果真如此嗎? 我們往回看。 其實很早很多研究者們就知道《史記》裡比《殷本紀》更晚的《周本紀》,其記載周先公世系全不可靠。《周本紀》記載周始祖棄生於大禹同時代,為夏人的農業部長“后稷”,此後經過十四代到文王。《國語》裡周太子晉也這麼追溯周的15代先祖(不過沒有一一羅列)。《世本》記載則與之略有出入。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商人的始祖契與周人始祖棄大致同時,而光商代就有17代王,加上夏朝(至少400多年),商先公先王從大禹到商末傳遞了至少三四十代。而周人僅傳遞了16代,活活少了一個夏朝。所以歷來研究者多不買帳。其實這也不奇怪,《史記》的時候上古世系資料丟得已經很多了,講述上古各族世系多彼此矛盾無法貫通。司馬遷不過是疑以傳疑而已。 可是問題是,既然比商更晚的周世系都不可信了,為什麼現在還有那麼多人堅持認為“既然商世系可信(確切說是與甲骨文比沒有太大的走樣),那麼夏世系也可信”?甚至進而認為上溯唐堯虞舜神農有巢都可信?這是典型的選擇性舉證、隱匿不利證據了。 同樣的例子多著呢,比如今人幾乎都相信商王武丁在位59年,因為《尚書無逸》說“肆高宗之享國,五十有九年”,《史記》也跟著這麼說。可是既然用了《無逸》,為什麼對同篇裡的另外一條記載 “肆中宗之享國,七十有五年”避而不提?根據甲骨文,中宗是祖乙,他前有中丁(父)、外壬(叔)、河亶甲(叔)商王三兄弟先後登基,後有其子祖辛、沃甲兩昆仲相繼繼位,任意連續兩代在位將長得不可思議。相比較,中國此後連續兩代在位最長的據說是雍正、乾隆,不過七十多年。這也可以算隱匿不利證據。 還有,說起《春秋》記載正確,學者多引其日食記載37次,其中多數為實錄;可是為什麼多不提另外幾次,尤其是其中一次我記得根據朱文鑫先生研究(但願沒有記錯)好像只有在澳洲才可以見到,明擺著是後人猜測追述的。 以上羅嗦一堆,並非是我對這些問題有什麼具體觀點(比如夏的有無),而是想說當今中國古代文史學界包括大腕們在內都隱匿成風,讓我們這些小嘍囉讀書的時候戰戰兢兢啥都不敢相信。當一篇文字你越讀越覺得有道理、非常佩服,小心了!作者未必完整舉證了,沒準隱匿了大量不利證據。利用少數事實構擬虛假故事是最常見的騙人伎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蠍和摩羯哪個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