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來一首一首的解讀吧:
形贈影
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
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茲。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但餘平生物,舉目情悽洏。
我無騰化術,必爾不復疑。願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辭。
有形之物如天地、山川都是長存不朽的,草木雖有枯榮但卻年年復生,只有號為萬物靈長的人,生命之有一次。活在世上,很快就死去了。死了之後,人們甚至忘了他曾經活過,時間久了連親朋好友都不再想念他。只剩下生前剩下的東西,讓人看了傷感。“我”(“形”自指)是沒有長生之術的,一定也會這樣默默地死去。希望您(“君”,指“影”)聽我的話,得酒便飲,要什麼虛名浮名,今朝有酒今朝醉吧(按,宋柳永《鶴沖天》:“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淵明用飲酒指代物質的享樂。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衛生每苦拙。誠願遊昆華,邈然茲道絕。
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
此同既難常,黯爾俱時滅。身沒名亦盡,念之五情熱。
立善有遺愛,胡為不自竭?酒雲能消憂,方此詎不劣!
長生是不可能的,仔細保養身體有時也無濟於事,病該來還來,人該死還死。我也真願意成仙遨遊於崑崙、華山,但誰都明白這是不可能的。我(“影”)和你(“形”)從生下來就在一起,咱們喜怒哀樂都是一樣的。你在樹陰下休息,我(影子)就暫時和你分開;當你站到Sunny下面,咱們還是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但是咱倆也不可能永遠在一起,因為人死了,形消了,影也就滅了。這就如同人的生命與名字一樣,生命消失了,名字也就要被這個世界忘記了,想起來怎麼不讓人感慨萬千呢。只有努力做善事,給後世留下恩惠,這樣死後人們才會記住我們的名字,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麼不努力呢?酒雖然能消除煩惱,但和做善事留下千秋萬歲之名比起來,不又差得多了麼!——古人頗重“名”,如《論語》中記載孔子的“名不正,則言不順”的一段議論,以及孔子感慨“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君子痛恨自己到死名聲都不被人稱道),甚至後人便以“名教”來稱“儒教”。
神釋
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聖人,今覆在何處?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天地無私,萬物自有其規律。天地間萬事萬物,惟有人得以和天地並稱“三才”,難道不正是因為人有“我”(“神”)的緣故麼?我和你們(形、影)雖然不同,但也是自一個人生下來就和你們互相依附在一起的。咱們有幸在一起,我怎麼能不告訴你們生命的真諦與你們的誤區呢?要說追求萬世之名,可就是像三皇這樣的大聖人,雖有萬世美名,不死也就死了麼?要說追求長生,就算你長壽如彭祖,活到八百歲,不到時還是得死麼?無論是老,無論是少,無論是賢,無論是愚,死都是不可避免的。“形”,你說透過飲酒來忘記憂愁,忘記對死亡的恐懼,可酒能傷身,不反過來恰恰加速了你的死亡麼?“影”,你追求立善,希望傳萬世美名,可你做了善事就一定能留下名字麼?有幾個人肯為你引譽傳名呢?你們都想得太多了,人想得太深會傷害生命的,我看咱們就應該順應自然,聽憑天命。縱身於造化之中,放浪於自然之內,沒有了所謂的歡喜和恐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亦此義)。生命該走到盡頭時就讓它結束吧,一切順應自然(該喝酒還是要喝酒,但不是酗酒;該立善還要立善,不管是否能留名),何必想那麼多呢。
我們就來一首一首的解讀吧:
形贈影
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
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茲。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但餘平生物,舉目情悽洏。
我無騰化術,必爾不復疑。願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辭。
有形之物如天地、山川都是長存不朽的,草木雖有枯榮但卻年年復生,只有號為萬物靈長的人,生命之有一次。活在世上,很快就死去了。死了之後,人們甚至忘了他曾經活過,時間久了連親朋好友都不再想念他。只剩下生前剩下的東西,讓人看了傷感。“我”(“形”自指)是沒有長生之術的,一定也會這樣默默地死去。希望您(“君”,指“影”)聽我的話,得酒便飲,要什麼虛名浮名,今朝有酒今朝醉吧(按,宋柳永《鶴沖天》:“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淵明用飲酒指代物質的享樂。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衛生每苦拙。誠願遊昆華,邈然茲道絕。
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
此同既難常,黯爾俱時滅。身沒名亦盡,念之五情熱。
立善有遺愛,胡為不自竭?酒雲能消憂,方此詎不劣!
長生是不可能的,仔細保養身體有時也無濟於事,病該來還來,人該死還死。我也真願意成仙遨遊於崑崙、華山,但誰都明白這是不可能的。我(“影”)和你(“形”)從生下來就在一起,咱們喜怒哀樂都是一樣的。你在樹陰下休息,我(影子)就暫時和你分開;當你站到Sunny下面,咱們還是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但是咱倆也不可能永遠在一起,因為人死了,形消了,影也就滅了。這就如同人的生命與名字一樣,生命消失了,名字也就要被這個世界忘記了,想起來怎麼不讓人感慨萬千呢。只有努力做善事,給後世留下恩惠,這樣死後人們才會記住我們的名字,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麼不努力呢?酒雖然能消除煩惱,但和做善事留下千秋萬歲之名比起來,不又差得多了麼!——古人頗重“名”,如《論語》中記載孔子的“名不正,則言不順”的一段議論,以及孔子感慨“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君子痛恨自己到死名聲都不被人稱道),甚至後人便以“名教”來稱“儒教”。
神釋
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聖人,今覆在何處?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天地無私,萬物自有其規律。天地間萬事萬物,惟有人得以和天地並稱“三才”,難道不正是因為人有“我”(“神”)的緣故麼?我和你們(形、影)雖然不同,但也是自一個人生下來就和你們互相依附在一起的。咱們有幸在一起,我怎麼能不告訴你們生命的真諦與你們的誤區呢?要說追求萬世之名,可就是像三皇這樣的大聖人,雖有萬世美名,不死也就死了麼?要說追求長生,就算你長壽如彭祖,活到八百歲,不到時還是得死麼?無論是老,無論是少,無論是賢,無論是愚,死都是不可避免的。“形”,你說透過飲酒來忘記憂愁,忘記對死亡的恐懼,可酒能傷身,不反過來恰恰加速了你的死亡麼?“影”,你追求立善,希望傳萬世美名,可你做了善事就一定能留下名字麼?有幾個人肯為你引譽傳名呢?你們都想得太多了,人想得太深會傷害生命的,我看咱們就應該順應自然,聽憑天命。縱身於造化之中,放浪於自然之內,沒有了所謂的歡喜和恐懼(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亦此義)。生命該走到盡頭時就讓它結束吧,一切順應自然(該喝酒還是要喝酒,但不是酗酒;該立善還要立善,不管是否能留名),何必想那麼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