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及時雨會神行太保黑旋風斗浪裡白條 戴宗向宋江索取常例銀,宋江不給,取出吳用書信,與戴宗相認。宋江與戴宗手下的小牢子李逵相見。李逵拿了宋江十兩銀子去賭,輸了不認賬,搶走別人的銀兩。宋江把銀子還給小張乙,並給了被李逵所打之人的將息錢。宋江、戴宗、李逵三人上琵琶亭,宋江熱情招呼李逵吃肉喝酒,李逵因放走活魚,被張順淹得半死。宋江叫戴宗拿出張橫書信,喝住張順,救了李逵。賞析: 刺配江州的社會活動家宋江,雖為囚徒,然金錢和人際關係這兩樁立足社會之必備一樣都不少,既得監獄長戴宗、獄警李逵的悉心照料和周到服侍,且手裡亦不乏用於上下打點的銀子。故即便身在獄中服刑,日子過得倒很也自在,時常還有漁霸張順孝敬幾條美味鮮魚,直吃的拉肚子。正所謂“暖飽思淫慾”,生存權安穩之後,社會活動家果然有些不安分了,腦子裡竟不由懷念起被剝奪的政治權,這就遭遇到飛來橫禍,惹下了一場文字獄。 洵陽樓上,酒醉的宋江鬱悶之餘在牆上奮筆疾書,恣意發洩。其一為西江月,詞曰:“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邱,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讎,血染潯陽江口!”寫罷,宋江意猶未盡,“又飲了數杯酒,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來了首更猛的。這其二為絕句,詩曰:“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漫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果然反詩!這詩若放到那“康乾盛世”,別說死罪,銖族都沒得商量,即便在當下,恐亦是難容,不信諸位換個背景,再改幾個詞試試看? 那麼宋江果真要反?事實卻並非如此。否則宋江半道被劫上梁山時就大可以入夥,根本犯不上到江州來做囚犯。宋江吟反詩,本意原無非出於自感身世:“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好漢;雖留得一個虛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裡!我家鄉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見!”古今的蓄意造反者,在下以為多為兩類人:一是衣食無著,走投無路的弱勢群體,這是主體;二是浪漫的理想主義者或野心勃勃的功利冒險家,這是精英。宋江並不位列這兩種人之中,他沒有謀反的主觀企圖和意願,哪怕是在迫於形勢,不得已而為之後。 不過,宋江的詩裡確有諸如“他年若得報讎”、“敢笑黃巢不丈夫”這樣赤裸裸的反句,難怪蔡九知府一看之下就認定:“這是個反詩!通判那裡得來?”這是不是說明宋江生有反骨或藏有二心?也未見得。一種情緒的發洩,對正常人而言一般不會轉換為行動,更多時候僅為一種“精神勝利法”。在下7、8歲時候在學校打架,有一回敵不過了,曾放言威脅道:“我要殺了你!”當然了,那時在下雖幼卻識得好歹,既沒那個能力也沒那個膽量,即使真的有刀在手也做不出來。那句話並不代表一種現實威脅,而是氣急敗壞之下的情緒宣洩罷了。 古人嘗言“酒後吐真言”,心理學家亦指出“夢是願望的偽裝”。就是說,人在無意識或潛意識支配下未經理性過濾的意願方是真實的。然若論此真實的意願,大抵每個人都是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的暴君,也都是潛在的罪犯。但潛在並不意味著必定會浮出水面,對一個正常人,能浮出水面的行為是經過了理性的利害權衡,排除了可能危急自身的冒險,是受理性判斷約束的。假如我們判定宋江是一個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不存在嚴重的心理或人格上的殘疾和障礙,則可以下結論說,宋江只不過“自不合一時酒後誤寫反詩,別無主意”,無非意淫而已,呵呵。 要造就一場文字獄,自少不了作文字者和刻意詮釋者,但最重要的卻不是此二者,而是那高高在上,嬌縱成性,容不得絲毫冒犯的絕對權力。此種絕對權力好似心智偏狹的心理障礙,其作為恰好與理性人的正常作為相反,乃一種不識好歹,欠缺理智,喪失現實判斷能力的病態。如前所述,是將酒後、夢中的意願不受約束地在現實中肆意作為。從醫學角度看,這或者該叫妄想症或其他甚麼名稱,總之屬於一種精神疾病。那麼一來,病態權力支配下的社會,自然亦不可能正常,只能是倍受感染,在病中呻吟的可憐社會了。
第三十八回及時雨會神行太保黑旋風斗浪裡白條 戴宗向宋江索取常例銀,宋江不給,取出吳用書信,與戴宗相認。宋江與戴宗手下的小牢子李逵相見。李逵拿了宋江十兩銀子去賭,輸了不認賬,搶走別人的銀兩。宋江把銀子還給小張乙,並給了被李逵所打之人的將息錢。宋江、戴宗、李逵三人上琵琶亭,宋江熱情招呼李逵吃肉喝酒,李逵因放走活魚,被張順淹得半死。宋江叫戴宗拿出張橫書信,喝住張順,救了李逵。賞析: 刺配江州的社會活動家宋江,雖為囚徒,然金錢和人際關係這兩樁立足社會之必備一樣都不少,既得監獄長戴宗、獄警李逵的悉心照料和周到服侍,且手裡亦不乏用於上下打點的銀子。故即便身在獄中服刑,日子過得倒很也自在,時常還有漁霸張順孝敬幾條美味鮮魚,直吃的拉肚子。正所謂“暖飽思淫慾”,生存權安穩之後,社會活動家果然有些不安分了,腦子裡竟不由懷念起被剝奪的政治權,這就遭遇到飛來橫禍,惹下了一場文字獄。 洵陽樓上,酒醉的宋江鬱悶之餘在牆上奮筆疾書,恣意發洩。其一為西江月,詞曰:“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邱,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讎,血染潯陽江口!”寫罷,宋江意猶未盡,“又飲了數杯酒,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來了首更猛的。這其二為絕句,詩曰:“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漫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果然反詩!這詩若放到那“康乾盛世”,別說死罪,銖族都沒得商量,即便在當下,恐亦是難容,不信諸位換個背景,再改幾個詞試試看? 那麼宋江果真要反?事實卻並非如此。否則宋江半道被劫上梁山時就大可以入夥,根本犯不上到江州來做囚犯。宋江吟反詩,本意原無非出於自感身世:“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好漢;雖留得一個虛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裡!我家鄉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見!”古今的蓄意造反者,在下以為多為兩類人:一是衣食無著,走投無路的弱勢群體,這是主體;二是浪漫的理想主義者或野心勃勃的功利冒險家,這是精英。宋江並不位列這兩種人之中,他沒有謀反的主觀企圖和意願,哪怕是在迫於形勢,不得已而為之後。 不過,宋江的詩裡確有諸如“他年若得報讎”、“敢笑黃巢不丈夫”這樣赤裸裸的反句,難怪蔡九知府一看之下就認定:“這是個反詩!通判那裡得來?”這是不是說明宋江生有反骨或藏有二心?也未見得。一種情緒的發洩,對正常人而言一般不會轉換為行動,更多時候僅為一種“精神勝利法”。在下7、8歲時候在學校打架,有一回敵不過了,曾放言威脅道:“我要殺了你!”當然了,那時在下雖幼卻識得好歹,既沒那個能力也沒那個膽量,即使真的有刀在手也做不出來。那句話並不代表一種現實威脅,而是氣急敗壞之下的情緒宣洩罷了。 古人嘗言“酒後吐真言”,心理學家亦指出“夢是願望的偽裝”。就是說,人在無意識或潛意識支配下未經理性過濾的意願方是真實的。然若論此真實的意願,大抵每個人都是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的暴君,也都是潛在的罪犯。但潛在並不意味著必定會浮出水面,對一個正常人,能浮出水面的行為是經過了理性的利害權衡,排除了可能危急自身的冒險,是受理性判斷約束的。假如我們判定宋江是一個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不存在嚴重的心理或人格上的殘疾和障礙,則可以下結論說,宋江只不過“自不合一時酒後誤寫反詩,別無主意”,無非意淫而已,呵呵。 要造就一場文字獄,自少不了作文字者和刻意詮釋者,但最重要的卻不是此二者,而是那高高在上,嬌縱成性,容不得絲毫冒犯的絕對權力。此種絕對權力好似心智偏狹的心理障礙,其作為恰好與理性人的正常作為相反,乃一種不識好歹,欠缺理智,喪失現實判斷能力的病態。如前所述,是將酒後、夢中的意願不受約束地在現實中肆意作為。從醫學角度看,這或者該叫妄想症或其他甚麼名稱,總之屬於一種精神疾病。那麼一來,病態權力支配下的社會,自然亦不可能正常,只能是倍受感染,在病中呻吟的可憐社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