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牛一毛sos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希望將一切美好的都給孩子。但是過度的愛會變成溺愛,溺愛是會妨礙孩子獨立發展,使孩子變得自私自利、不珍惜愛、不會給予他人愛的個性特徵。那麼,溺愛孩子為什麼恨父母呢? 溺愛孩子為什麼恨父母 現在一般都是一個家庭只要一個孩子,過分溺愛孩子從過去的個別現象成了現在的共性。 對孩子過分溺愛其實壞處極大,溺愛孩子其實就是在害孩子。而且被溺愛孩子長大以後特別容易恨自己的父母。 在嚴重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沒可能長期不離開父母的,一旦離開家必會遇到大問題。在家中,他們習慣了別人替他做事情,他可以頤指氣使,但到了家以外,很少有人會願意接受他的頤指氣使,相反,什麼事都要他自己去完成。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則習慣以為,他可以靠別人實現他的願望。在家以外,這自然是不可能的。於是,一個習慣了溺愛的孩子會無法在學校和社會上靠自己去實現他的願望,這就不只是受挫感的事,而是他切切實實地無法實現他的目標。 如果遇到的挫折太多,自己就會恨自己的父母,對父母產生很大的怨恨,恨自己的父母為什麼不能幫助自己完成這些事情,恨自己的父母為什麼這麼沒本事,為什麼自己不生在一個有錢有權的家庭,這樣自己就什麼都不操心。 溺愛一個孩子,居然會讓他恨父母?其實是“你們對我好是理所當然的,是應該的,是欠我的”這種想法的一個邏輯結果,就是說,按照這種想法,一往前走,就走到了恨。 為了自己的孩子長大不恨自己,不要過份溺愛孩子,挫折教育也是每個成長過程中必須接受的,沒有必要什麼都替孩子做完,長大以後他就很難適應這個社會,很難獨立。 溺愛孩子的表現 父母愛孩子是理所當然的,有些時候甚至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某些方面的做法,已經是變成對孩子的溺愛,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溺愛的表現吧,不要真的是不經不覺溺愛了而不自知。 1、特殊待遇、輕易滿足: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只要孩子想要的就二話不說就滿足孩子的需要。這樣的孩子會變得理所當然,不會懂得跟人分享,更不珍惜所擁有的物品。 2、生活懶散、包辦代替:允許孩子想怎樣就怎樣,生活上沒有任何規律性。寵慣孩子飯來張口,衣來張手,沒有一點自理能力。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如何能夠獨立。 3、大驚小怪、過度保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跌倒,從跌倒中爬起來的孩子會變來越來越堅強,而有些家長往往孩子跌倒了就大驚小怪,而限制孩子某些行為,過度保護。這樣的過保護會令孩子變得懦弱。 4、當面袒護:有時父母教孩子,奶奶護著:“不要太嚴,他還小呢。”這樣會導致孩子教不了,因為這樣會令他無是非觀念,時時有人護著,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父母怎樣糾正溺愛 對孩子愛得適當,愛得合理,才能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長。溺愛是一種畸形愛,所以家長愛孩子應做到對孩子是關愛而不是溺愛。已經走進溺愛這誤區的爸媽們必須及時糾正過來。 1、平等對待 不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不讓孩子產生特殊優越感。家長應從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裡來了小朋友,要教育孩子懂得跟小朋友一起分享。長期堅持,就會使孩子養成與別人平等相處的習慣。 2、不要輕易滿足要求 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時,不能輕易滿足。孩子撒嬌要家長買玩具,家長不能爽快答應,反而可以跟他提條件,例如一個月內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應買給他。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3、避免隔代溺愛 有時父母教孩子,爺爺奶奶總會護著。家長應該首先和老人溝通好,遇到孩子做錯事時,老人可以到別的房間去或者藉故出去,讓家長單獨來解決。剛開始,可能孩子會繼續哭鬧、扔東西,當發現無人理他時,孩子就會有些恐慌,哭鬧就會減弱,最後可能會主動找家長承認錯誤。 4、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孩子長到兩三歲就有了強烈的我自己乾的要求,家長利用這機會從培養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多讓孩子嘗試自己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汪峰有一首歌,叫什麼,像什麼沙子開頭是,我記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