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有妖氣

    第一,千古之下,李清照若稱才女第二,只怕無人敢稱第一,這也造成了喜愛她的萬千讀者對她的懷想各不相同,很可能剛剛敲定誰演李清照就會被群眾嗤笑指責,說不是自己心中的李清照。如前幾日某影視公司計劃演繹民國才女林徽因,選定了周迅飾演,卻在遭受網友質疑的同時,還被林徽因的後人指責周迅演不出他們前輩的風采,根本不像。似陳曉旭飾演林黛玉那樣適合的,想找誰去演李清照,恐怕也是個難題。

    第二,綜合歷年古代影視劇的迴響,可以看出,文人角色不如俠客角色更容易演出效果。如《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吳奇隆、劉濤主演的五代劇,其實劇情非常精彩,但是吳奇隆演的李煜,除了詩詞書畫才華橫溢之外,劇中憋屈得很,不如《蕭十一郎》《俠女闖天關》裡那般劍氣縱橫、刀酒江湖的人設令人熱血沸騰。此前,陸毅、秦嵐主演了一部《蘇東坡》,雖有名演員控場,因文人主角的劇情,終究沉淪在大眾的視野之外,這部劇看過的人極少。女角色也有這樣的問題,多少《花木蘭》,多少《穆桂英》,動作打戲可以完美地結合影視劇這種文藝承載形式,爆給觀眾錯落華麗的視覺效果,但文人主角的話,實在不易演出精彩來。

    第三,影視劇雖然也有悲劇和開放式結局,不過多半的觀眾還是喜歡看“大團圓”,而李清照的家華人生,已經註定了是“悲劇”,北宋亡、夫君死,孑然一身飄零江南,歷史劇不是神話也不是修仙,如何能讓她畢生至愛的男子死而復生呢?如何能讓靖康之變不曾發生呢?因為不能,所以她的經歷,拍出來只能是不完美的收場,男主人公在劇情近半之時死去,這樣的設定不符合熱播劇的路數,實為難以處理的情節。

    因此,多種原因,導致了現在的影視劇更多會選擇武功出眾的人物去演繹,而較少選擇文人。李清照的詩詞愛戴者眾多,想將她拍好,更是難上加難。1988年劉雪華主演的《李清照》,清麗靈秀,只是年代久遠,道具太過落後。而近年來,並無哪部作品以李清照為主角來呈現她的故事了。

  • 2 # 大悔憶智周

    其實,與屈原、李白、杜甫,相對而言,拍攝李清照的影視作品還是有的,雖然不多。連1949以後的紅色中國,也對李清照的題材感興趣。

    關於李清照的文學藝術作品,會多起來的。

    原因之一,李清照是女性,且是千古第一的才女,又是罕見的女中豪傑。“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詩興和雄性的表達,居然是這女性發出的,震鑠古今!

    原因之二,李清照的人生,故事性或曰傳奇性較強,最後不知所蹤,怎樣死去都不知道。

    原因之三,李清照的故事,不僅與詩詞有關,並且與文物古玩有關,李清照的人生,就是一個高雅時尚的故事。這也是一個看點。

    我就在寫關於李清照的網文——小說《十五條船》,發揮我的想象,寫詩歌、愛情與時尚,怎樣被俗世與金錢,怎樣被人性的醜陋與黑暗戰敗。

    待到字數滿十萬,立即發出第一章。

    敬請期待。

  • 3 # 快樂人生40206654

    謝邀!古代才女的好作品留芳,都是才子們由生愛慕之情捧出來的。如果是少婦有才需有帝王的背景才會渲染。李清照有才畢竟己嫁二夫,而且詩詞情感有三多,一,愁多,二,酒多,三,情多。在現代編劇和導演眼裡選材,需要具備商業價值,有轟動效率。如果拍李清照還不如拍蔡文姬,又是才女,又有曹阿瞞的故事陪襯,如果拍蔡文姬不如拍蘇小小吸引眼球。現在是演員秀肌肉的年代,蘇小小又才貌雙全,風花雪月的劇情又能煽情換票房,又有西湖邊的悲愴。

    如果編輯喜歡正能量,也許還會記得”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能把四大名著搬上銀屏的編劇導演確實貢獻很大,人們不會忘記他們的驕績。

  • 4 # 糊圖朱

    友,這個本人不太懂,抱歉!回答不了。個人認為,可能時代不同,那麼他們的內容不太適合當今社會形勢的發展吧。例如,今天你會再去懷念舊社會的所謂鬥地主,分田地的電影麼?哈哈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覃字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