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小小

    作為秦國的“4大才”,若論悲慘下場的話,我覺得應該是李斯D級慘,范雎B級慘,他S級最慘讓人悲痛惋惜。

    李斯D級慘

    首先,李斯的下場是罪有應得,所以應該不算悲慘的。李斯年輕時跟隨荀子學習諸家之長,整合出了一套自己的“帝王之術”。在來到秦國後,從受到呂不韋器重開始,仕途便一路突飛猛進,被秦王政拜為客卿,封為長史,為秦始皇嬴政擬定出了一統天下的大致方略。

    在秦始皇一統天下的程序中,李斯的功績非常大。他主張的“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和貨幣,以及廢除分封”的政策,影響了華夏2000多年。

    然而,如此大功績的大才,在晚年卻犯了糊塗。他聽從了趙高的建議,擁立小王子胡亥為帝。而後被趙高誣陷謀反,而被腰斬於咸陽集市,並且株連三族。李斯的功績雖然大,但因為最後的自私而害死了自己。可以說是自作孽不可活了吧。

    范雎B級慘

    作為秦國大才中的第三位,范雎的下場還是比較可疑的,不算悲慘。范雎雖然名氣沒有其餘三人大,但也是戰國時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外交家,縱橫家。秦昭襄王得到他的幫助後,才將 軍政大權盡收到了自己的手中。如果沒有范雎,秦昭襄王時代的秦國不是贏姓人的,而是他魏姓、羋姓人的。之後,在范雎遠交近攻的策略下,楚國、趙國、南韓、魏國等鄰國被逐步蠶食,實力日漸削弱。他的攻人之策雖然有點狠,但卻為秦始皇的一統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縱觀范雎的一生,他也是一個恩怨十分分明的人。對於曾死辱他的須賈魏齊等人,他果斷報仇。而對於曾在幫助過他的人,他則予以重謝。這樣的范雎,說實話,我還是挺喜歡的。

    而范雎最後的結局也算可以!在舉薦的鄭安平和王稽紛紛投降敵國後,秦昭襄王並沒有對他同罪而治,而是不顧朝野的議論力保他。

    最後,范雎因為鄭安平和王稽之事對秦昭襄王愧疚,於是晚年舉薦了蔡澤後便辭官去了自己的封地,終病逝在了自己的封地上。

    張儀A級慘

    張儀跟范雎的功績有多而無少,在張儀的三寸不爛之舌和“伐謀伐交”的策略下,贏惠文王時代的秦國變得更強了。不過,張儀的下場並沒有范雎那樣“幸福”。在嬴駟駕崩後,秦武王嬴蕩上線。嬴蕩並沒有採取張儀的“伐交伐謀”,而是打算直接對列國採取攻勢。

    這時,侍奉了秦國多年的張儀,不甘心自己被冷落,不甘心離開秦國。於是在秦國猶豫了起來。最終,張儀因秦武王寵溺季君贏壯,冷落自己而心灰意冷地回去了魏國。在魏國又做了一年丞相後,張儀逝世。

    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張儀是否留有子嗣,因此可能是張儀無子,也可能如《大秦帝國之縱橫》裡說的那樣,是因為妻子被害而無子。總之,是秦國有負張儀啊。

    商鞅S級最慘

    在秦國“四大才”之中,功績最大的商鞅,下場也是最慘的一個。可以說,如果沒有商鞅,就沒有後世變強的秦國。然而,秦國變強了,但商鞅卻成為了士族們的眼中釘。在秦孝公逝世後,沒有了“後臺”的商鞅,被秦國士族“群起而攻之”。最後,不知道是故意還是無奈之舉,商鞅在商於起兵謀反,成為了“反臣”,失敗戰死後被車裂。

    一代治國大才就這樣隕落了,實乃可惜,實在太讓人悲痛惋惜了。秦國,最負商鞅也。

  • 2 # 小太拾

    最慘的當然商鞅了。

    張儀,範睢懂得為自己鋪後路,還算是結局不錯的。

    李斯不算慘,一切都自己造的。

  • 3 # 小龍女5505

    張儀和範睢結局最好,都是因病而死。商鞅和李斯結局最慘,前者被五馬分屍而死,後者與其子雙雙被腰斬於市,都被滅了滿門。

  • 4 # 香茗史館

    戰國時期,秦國作為當之無愧的人才引進大國,在人才引進和任用方面表現出色,然而這些人才的最終下場卻大多不好,衛人商鞅、魏人張儀、魏人范雎、楚人李斯便是其中典型,那麼這四人之中,誰的下場最慘呢?

    第四名,張儀:武王嬴蕩即位後失寵,最終病逝於魏國相位

    張儀本為魏國安邑人,早年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後遊歷列國後入秦,受秦惠文王嬴駟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連橫”破“合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避免了秦國因列國合縱而陷入連綿戰爭,因功受封武信君。

    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年),當張儀遊說燕國返回秦國,然而未等抵達咸陽,秦惠文王便已去世,秦武王嬴蕩即位。相對於極為賞識和重用張儀的秦惠文王,秦武王在作太子時便不喜張儀,再加上即位後多有大臣非議張儀,導致張儀迅速失寵。

    張儀自覺失去寵信,再加上經常受到大臣詆譭,害怕被殺的張儀遂藉著齊國派人來責備自己的機會,向秦武王獻策,表示自己願意前往魏國,將齊國的仇恨引向魏國,而使齊國出兵攻打魏國,秦武王便可趁機攻打三川,進而直逼周王畿,秦武王於是命人送張儀至魏國。

    張儀至魏後,齊國果然出兵攻魏,張儀則出謀劃策巧使齊國退兵,魏王則以張儀為相。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出任為相一年的張儀,最終病逝於魏國。張儀不僅是善終,而且病逝於魏相高位,也算是落葉歸根了。

    第三名,范雎:預感不妙主動請辭,返回封地後不久病逝

    范雎本為衛國芮城人,早年為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受誣陷而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後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並透過上書自薦而引起秦昭襄王嬴稷重視,輔佐秦昭襄王“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獲封應侯。

    范雎之所以能夠成功輔佐秦昭襄王,除了其出色的才能和謀略外,善於把握人心也算是其一項重要技能。然而,在位長達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絕對算得上是老謀深算、喜怒無常,就算是身為其左膀右臂的范雎,也很難準確把握昭襄王的心理。

    因鄭安平、王稽曾有恩於范雎,因此范雎在飛黃騰達之後,便也將兩人扶上高位,結果鄭安平後來攻趙兵敗而投降,王稽也因犯法而被誅殺。按秦律,鄭安平、王稽獲罪之後,作為舉薦官員的范雎也應連坐受罰,結果秦昭襄王非但沒有處罰范雎,反而對其予以重賞,如此反常的表現,反而令范雎寢食難安。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5年),燕人蔡澤入秦,范雎在與其進行了一番深入談話後,遂向秦昭襄王推薦蔡澤擔任秦相,雖然秦昭襄王極力挽留,但范雎還是以重病為由婉拒。辭掉相位之後,范雎返回封地,不久病逝。總體來說,範睢也算是善終。

    第二名,商鞅:遭貴族誣陷起兵反叛,死後遭車裂、誅滅全家

    商鞅出身衛國公族,後師從屍佼學習雜家學說,曾於魏國國相公叔痤麾下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逝之後,商鞅入秦,並受到志在變法圖強、改變秦國積貧積弱面貌的秦孝公嬴渠梁重用,遂在秦國推行變法,並率軍收回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

    商鞅變法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獎勵耕戰,實行軍功爵制”為平民進入上層打通了通道,使秦國欣欣向榮,日益強大。但卻打破了延續幾百年的貴族的世襲制,因此得罪了貴族勢力。再加上商鞅在秦孝公病重期間,獨攬軍政大權,使秦國內部權力鬥爭激化。

    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去世,秦惠文王嬴駟即位,在“商鞅變法”中利益受損的公子虔等貴族勢力趁機攻訐,羅列罪名誣陷商鞅謀反。為平息公族怒火,秦惠文王下令追捕,商鞅逃亡他國失敗後,返回封地發動邑兵反叛,率兵攻打鄭縣。

    得知商鞅起兵,秦惠文王連忙派兵平叛,並最終在彤地擊敗商鞅,商鞅兵敗戰死。商鞅死後,其屍體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同時被誅滅全家。相較於前兩位來說,商鞅的下場可就要慘了很多。

    第一名,李斯:下獄後被趙高誣陷,俱五刑、腰斬、族誅

    李斯本為楚國上蔡人,後因悟出“老鼠哲學”而離家,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學成後入秦,初為呂不韋舍人,逐漸受秦始皇重用,歷任郎、長史、客卿、廷尉、丞相,輔佐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和後續一系列改革。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於東巡途中,秦二世胡亥即位,此後趙高開始受到重用,李斯雖然仍高居丞相之位,但卻已經逐漸遠離權力核心。胡亥在位僅一年,天下便叛亂叢生,李斯為維護秦朝統治,遂與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勸諫秦二世停建阿房宮,減少徭役,結果惹惱胡亥,三人被逮捕下獄。

    獄中,李斯多次上書,卻均被早已欲取而代之的趙高所扣留,為了徹底剷除後患,趙高更是誣陷李斯與兒子李由謀反,對李斯嚴刑拷打、刑訊逼供,李斯熬刑不過,被迫承認謀反。秦二世一怒之下,秦二世於是下令,“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夷三族”。

    毫無疑問,李斯的下場是最慘的,所謂“俱五刑”,便是將“墨、劓、刖、宮、大辟”五種刑罰合一,即先將其刺字、挖眼、施以宮刑、砍去雙腳,然後再處以腰斬。而且李斯全族被誅,其子李雖然由因率兵在外得以僥倖逃脫,但後來也在與項羽、劉邦的作戰中被劉邦部下曹參所殺。

    從以上四位的結局不難看出,張儀、范雎皆為善終,且張儀乃是病逝於魏相高位,而商鞅和李斯下場就比較慘了,其中商鞅雖然被車裂但那畢竟是戰敗身死之後的事情了,而李斯卻是慘遭“俱五刑”、腰斬之刑,且商鞅是全家被殺,而李斯則是被誅滅三族。因此,僅以結局而論,四人之中以李斯最慘,商鞅次之,范雎再次之,最後才是張儀。

  • 5 # 劉一千五

    按照《史記》而言,張儀,範睢都不錯,商鞅之死範圍小,只有李斯,慘而且範圍大,更有一條就是前被秦二世出賣,後為趙高構陷,所以說李斯最慘。

    一,秦惠王時期,張儀出入秦國的丞相。

    他對楚國和齊國的破壞有大功,順帶把韓魏捎帶了進去。但是,另外的一個結果是趙國強大起來了,趙國成了秦國的一個勁敵。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張儀與蘇秦有約定,蘇秦這趙國和燕國有保證,張儀任丞相期間,秦兵十五年不出函谷關。時趙國坐大。秦王很惱火。張儀覺得在秦國待不下去,就去了魏國。張儀的死,也沒有什麼慘而言,結果還是不錯的。這幾個丞相中,張儀的結果最好。

    二,範睢是在魏國捱過打,而且被打到終身難忘。

    當時,他經過朋友幫助到了秦國,他是以"不成功就成仁"的手段,使秦昭王把權利從老媽和舅舅們手中奪過來,而且,連白起都沒有放過。這手段有點狠,所以,雖然他是丞相,得罪的人也多。他的突出貢獻有二,一是幫助秦王奪權,提出"遠交近攻"之策略;二是策劃了長平之戰,邯鄲之戰。邯鄲之戰成了範睢下臺的導火線。後來蔡澤認為他的幾乎到了,從燕國來,把範睢頂替了。範睢回家休息。秦昭王以及後來的人並沒有虧待範睢。

    三,商鞅。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這一點已經赫赫有名,不論它了。

    商鞅得罪了許多人。商鞅本人也刻薄寡恩。人緣不好,雖然他的變法條款有用,但是,商鞅這個人對秦人沒有用了。所以,秦孝公死後,商鞅的後臺垮了,商鞅被逼迫出走,最後造反,被車裂,屍體都沒有保全。

    四,李斯特別地慘,李斯個人"具五刑" "夷三族"。

    李斯對秦始皇統一中國有大功,統一中國後又幫助秦始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條文,對秦朝有重大貢獻。沙丘事件是李斯晚節不保,與趙高同流合汙,被拉下水後,因為李斯在秦二世面前告趙高的狀,秦二世把這些透露給了趙高,趙高把李斯恨透,所以,千方百計地要置李斯於死地。秦二世又相信趙高。這樣一來,李斯就被註定了永久不得翻身。李斯受盡酷刑而腰斬。李氏一門三百餘人同死於咸陽街頭,暴屍數日。

  • 6 # 相忘於江湖7555

    秦國奉行絕對的功利主義,只重功利不重人,對人才態度也是如此,他們要的只是法度,權謀,功利,人才不過取得這些的工具而已,發揮完功效往往過河拆橋。商鞅,張儀,魏冉,白起,范雎,李斯等莫不如此。

  • 7 # 格律詩

    我是個格律師,我試著來回答這個問題。

    商鞅、張儀、範睢和李斯這4個人中,商鞅和李斯屬法家,張儀和範睢屬縱橫家。

    下面我們分別來看看這幾個人的下場,也就是人生結局。

    一 商鞅

    商鞅,又名衛鞅或公孫鞅,戰國法家代表人物。輔佐秦孝公實施“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

    秦孝公死後,商鞅被指謀反,戰敗生死,屍體車裂,全族被殺。

    二 張儀

    張議,戰國時期縱橫家。早年師從鬼谷子,學縱橫之術,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得秦惠王賞識,封為國相,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秦惠王死,張儀失寵出逃魏國,擔任國相,後死在魏國。

    三 范雎

    範睢,又被稱為應侯,戰國著名縱橫家。個人故事較為精彩,向秦昭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被拜為客卿,後被拜為國相,長平之戰,以反間計幫助秦軍大敗趙國,因忌白起軍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殺,後失寵辭歸封地,不久病死。

    四 李斯

    李斯,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同學。師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勸說秦王滅諸侯,成帝業。秦統一天下後被認為丞相,反對分封,堅持郡縣,加強中央集權,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等制度。秦始皇死後與趙高合謀,害死皇長子扶蘇,立胡亥為秦二世。後為趙高所害,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五 誰的結局最慘

    對比下來,還是法家的商鞅和李斯結局較慘,一個車裂,一個腰斬,而縱橫家的張儀和範睢的結局還是好的,最起碼都落了個自然死亡。

    至於商鞅和李斯,誰更慘一些。個人看法是李斯。

    商鞅是為自己的法而死,死得其所,況且商鞅是戰死之後,屍體被車裂,並不是被五馬分屍而死。

    李斯之死的記載是,“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具體說來比較殘忍,大家可以理解為大卸八塊就行了。

  • 8 # 星學長

    這四個人都是秦國的人才,而戲劇性的是,除了李斯,商鞅是在魏國不得志去了秦國,張儀和范雎本就是魏華人去了秦國,魏國幾代王不能賞識人才,讓本國有本事的人都走了,實在是昏庸。下面我按照我的觀點將他們下場的悲慘等級來排列一下,簡要說一下他們的情況和最後的結局。

    一、范雎

    結局:病死

    人生簡歷:范雎最後的下場只是病死,還算是好的,他主要的痛苦不是結局,而是先前的人生經歷。范雎是一個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恩怨分明的人。

    他是魏華人,早年在魏國中大夫須賈門下做事,後來陪同須賈出使齊國的時候,表現出色,維護了魏國的形象和自己領導的尊嚴,但是須賈這個小人居然嫉妒自己的門生,舉報說范雎通敵。魏相魏齊將范雎打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還讓賓客向范雎身上撒尿。范雎裝死被席子裹著扔到野外才得以脫身,後在鄭安平的幫助下逃到了秦國。

    後來在秦國,受到了秦昭襄王的信任賞識,輔佐秦王並打擊了宣太后和魏冉。

    老仇人須賈出使秦國,被范雎羞辱,並要求須賈回魏國後轉告魏王,不把魏齊的頭送來就踏平大梁。搞得魏齊嚇得逃去了齊國。而對於曾經幫助過自己的鄭安平和王稽,范雎都向秦王舉薦了他們。

    後來在瓦解合縱,長平之戰,邯鄲之戰中都貢獻了很多力量。

    可惜他舉薦的兩個人都不爭氣,一個叛變了,一個犯罪了,他也因此失去了寵信,推舉了蔡澤代替自己的位置後便辭歸封地,不久後病死。

    二、張儀

    結局:失寵受排擠,鬱鬱寡歡,病死在魏國

    人生簡歷:張儀是魏華人,早年師從鬼谷子,學習遊說之術。學成後被自己的同門師兄弟蘇秦用計羞辱才去了秦國。秦惠文君很賞識他,他也為秦國立下了不少功勞,升至丞相。後來為了打破諸國的“合縱”,為了秦國的利益,他出任過魏國國相,被楚國囚禁過,遊說了韓王,齊王,趙王,燕王。他的遊說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各國紛紛表示願意與秦國修好,打破了原有的“合縱”。

    但是秦惠文王一死,繼位的秦武王很不喜歡張儀,然後他又被其他大臣詆譭和誣陷。各國一聽說張儀和新的秦王關係不合,紛紛毀約,不再認同“連橫”,又恢復了“合縱”。

    大臣不停的詆譭,然後齊湣王又痛恨張儀,派人來秦國責備。張儀害怕被秦武王殺掉,就想出了一個計謀脫身逃去了魏國。在魏國擔任了一年多魏相後因為不得志,天天不開心,鬱悶得病死了。。

    三、李斯

    結局:俱五刑,腰斬,夷三族

    人生簡歷:李斯早年師從荀子,學習帝王治理天下的本領。他有抱負,有理想,不甘心卑微低賤,學成之後去了秦國,在秦相呂不韋門下做事,從而有了接近秦王的機會,隨後得到了秦王的信任,為秦國一統六國出謀劃策,貢獻很大。《諫逐客書》更是千古佳篇,為秦國保留住了人才。秦國一統天下後,在治國方面也貢獻巨大,全國推行郡縣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修馳道車同軌都是在李斯的建議下才得到了實行,我們讚譽秦始皇的功績,這裡面也有很多是李斯的功勞。

    可惜李斯晚年糊塗,勾結了趙高,胡亥發動了沙丘政變,扶胡亥登上了皇帝寶座,而後被趙高陷害,汙衊李斯造反被下獄,受不了酷刑加上趙高用計而認罪,最後被俱五刑,腰斬於咸陽,夷三族。相比前面兩位悲慘多了。

    四、商鞅

    結局:戰死,屍體被車裂,全家被殺

    人生簡歷:商鞅不是秦華人,他是衛華人,公孫氏,所以叫衛鞅或公孫鞅,因為後來被秦孝公封在商地而被世人稱為商鞅,商鞅早年是在魏國丞相公叔痤手下當官,魏相深知這個人很有才華,所以臨死前就向魏王推薦了商鞅,但是魏惠王看這人還是個小夥子,覺得魏相病糊塗了,不用他。

    後來,秦孝公為了秦國能強大全天下求賢,於是為了實現遠大抱負的商鞅去了秦國。幾次交談下來,秦孝公非常賞識商鞅,並大力支援商鞅變法,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透過他的變革,秦國軍事實力大增,國家富有,遷都咸陽使得秦國地理位置更加優越,加強了君主的集權,使得秦國迅速崛起。

    雖然變法好處很多,但卻打破了秦國延續了幾百年的貴族世襲制,因此得罪了秦國的貴族勢力。商鞅更是在秦孝公病重期間,獨攬軍政大權,使秦國內部權力鬥爭激化。

    秦孝公死後,秦惠文君繼位,貴族勢力便羅織罪名,誣陷商鞅謀反。商鞅想逃跑卻跑不了,沒辦法只能起兵反抗,最後失敗戰死。隨後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之刑並示眾,秦惠文君還同時下令誅滅了商鞅全家。

    所以我認為:這四個人的經歷和貢獻,商鞅的結局最冤也最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買iphone8p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