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之初寶寶育兒

    歌德的作品一樣處理了愛情、處理了對理想的追求、處理了最接近永恆之感的藝術之美、也處理了對社會國家的期待;他也一樣看重生命歷程遠勝過思想主義知識。

      但歌德並沒有把道德宗教的自我悔罪自我要求當成最終的答案。

      在浮士德中,歌德的確非常強調人在世需要竭力克服墮落、努力向上,併為更多人謀得幸福,可是歌德還是強調,人不可能成為上帝,越是有理想性格的人,這一生就越需要經歷謙卑的洗練。

      歌德認為,我們這一生不可能有任何意願,是完美無缺不具有任何傷害性的。但他相信上帝的憐憫與愛,悔罪與這一生奮鬥的過程,上帝會紀念,並接納進永恆、給我們恩寵。

      上帝接納人此生的每個階段,也樂意看見認真面對生命的人,在這一生的各種經歷中更接近善。每一場奮鬥都伴隨著自我的軟弱,而每一個經歷都更看清自己也更認識上帝。

      最終,人的獲救,不是因著努力獲得至善,而是至善的上帝以憐憫慈愛伸手接納這些認真一生的人。

      因此,在歌德的「浮士德」中,心靈革命與社會實踐,感官之愛與藝術之美,共組一種平衡的生命觀照。它們共同驅使冀望超越自己的人邁向善。而最終,絕對完美的善,卻是在上帝手中,要透過上帝的恩寵才能獲得。這是獲救的真義。

      所以浮士德說:「這世界我已經洞察了,我不再有超越塵世成為神的慾念。」「這世界對追求理想的人並不沈默。」「我要堅定生活在塵世間。」歌德比托爾斯泰更往前走一步,在人生一切經驗,不管是愛情、美、社會實踐甚至是道德宗教的追求中,都承認自有其價值與意義,也承認一定會經歷自我的幻滅,最終,每一個幻滅無非都是讓人看見「人不是上帝,人需要謙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坐月子能吃青菜和魚嗎?我婆婆說這寒涼那又上火的什麼都不能吃!天天搞醋煲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