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怎樣提升自身素質: 學習、實踐、研究、總結是教師提升自身素質的主要途徑。 1、注重自身師德修養。 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人格、風範;要具有熱愛教育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集體榮譽感;淡泊名利,耐得清苦,受得寂寞,不為紅塵所感、名利所累;要知難而進,永挑重擔。 2、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培訓。 教師要注重自己的學歷達標,透過自學、函授等形式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要按要求求真務實地參加教師繼續教育的學習與培訓。 3、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專著及教育教學刊物。 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地給自己“充電”、“補氧”。教師只有博學,才能多才多藝,才能嫻熟地掌握教學技巧,才能成為學生樂學的引路人,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讀書看報的過程就是學習、沉澱的過程;教學、寫作的過程是教師深化、內化、昇華的過程。要充分運用圖書閱覽室的教學資源,大量閱讀教育理論專著及教育教學刊物,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借鑑優秀的教學方法。養成記筆記、做剪貼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4、利用網際網路。 教師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學習、借鑑先進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學設計;要充分利用隆化教師研修網,發揮全縣各學科網路教研作用,立足縣域優秀教學資源的整合,交流教師課改的問題和思考,開展新課程教學研究。學習參與研修網提供教案、作業、單元檢測試題、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育敘事、教學隨筆、教學案例、公開課示範課錄影等相關教學資源,搞好學科網路日常教研管理、輔導、答疑、網上互動等研究任務,提高學科教研的即時性和有效性。使教學研究走向網路化、日常化,真正做到網路教研為課程改革服務。建立本校、外校領導教師、教師教師間QQ群,交流、研究、總結。 5、外出學習培訓。 學習培訓一是本縣,二是縣外。無論是何種規模與形式,教師都要珍惜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要珍惜學習培訓過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認真學習,認真記錄,學以致用,資源共享。 6、拜師專業引領。 為使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少走彎路,迅速成長,成為教育教學的行家裡手,就應主動拜師,使自己在業務上有人進行專門的指導和培養。這比全靠自己獨立摸索省時、見效。所拜之“師”應為名師,屬當地知名度高、教有建樹的專家。他們能夠給予中青年教師以居高臨下、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和幫助。可根據研究領域和專業特點,由中青年教師自己選擇或由學校安排指導教師。中青年教師可以常上門求教,探討問題,或參與課題研究。也可由專家定期親臨現場予以具體指導。 7、活動中鍛鍊提高。 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參加學校、學區中心校及縣級以上部門所組織的教學比武、課堂教學評優、基本功素質大賽等活動,“實踐出真知”。在實踐中掌握規律發現問題,在實踐中積累昇華經驗,在實踐中地去提升自己。 8、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教師與同行的對話,是校本研究的標誌和靈魂。校本研究強調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援,共同成長。同伴互助在活動形式上有組織型和自發型兩種型別。組織型是指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組織的研討活動。自發型是指教師本人主動與教學夥伴(或學校管理者或同仁或專家)進行研討,這種研討不拘時間、不拘地點、不拘形式,可隨時發生,也可隨時結束。 同伴互助的實質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之間的交往、互動與合作,其基本方法、形式有:對話、協作、幫助。平時互相切磋、研究、交流,新老教師相互幫帶,教師組織參加教研組開展的以集體備課為主的教研活動等。 9、教育科學研究。 教科研是教師自身高層次的進修。教科研的先決條件是教育思想的轉變,知識、資訊、理論的學習、積累、沉澱是教育科研的必備條件,而及時的總結、深化、內化、昇華是其必然的歸宿。只有這樣,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才能相互滲透,相輔相成,才能以教帶研,以研促教,教、學、研相長。 提到搞教科研,當研究型、學者型、專家型教師,有人不免生疑:既無家學淵源,又無名師指點,整日忙得不可開交,談何容易! 其實,無論學者型、科研型還是專家型教師,其本質依然是教師,並非固守書齋,孜孜於自成體系的所謂學問家。
教師應怎樣提升自身素質: 學習、實踐、研究、總結是教師提升自身素質的主要途徑。 1、注重自身師德修養。 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人格、風範;要具有熱愛教育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集體榮譽感;淡泊名利,耐得清苦,受得寂寞,不為紅塵所感、名利所累;要知難而進,永挑重擔。 2、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培訓。 教師要注重自己的學歷達標,透過自學、函授等形式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要按要求求真務實地參加教師繼續教育的學習與培訓。 3、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專著及教育教學刊物。 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地給自己“充電”、“補氧”。教師只有博學,才能多才多藝,才能嫻熟地掌握教學技巧,才能成為學生樂學的引路人,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讀書看報的過程就是學習、沉澱的過程;教學、寫作的過程是教師深化、內化、昇華的過程。要充分運用圖書閱覽室的教學資源,大量閱讀教育理論專著及教育教學刊物,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借鑑優秀的教學方法。養成記筆記、做剪貼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4、利用網際網路。 教師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學習、借鑑先進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學設計;要充分利用隆化教師研修網,發揮全縣各學科網路教研作用,立足縣域優秀教學資源的整合,交流教師課改的問題和思考,開展新課程教學研究。學習參與研修網提供教案、作業、單元檢測試題、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育敘事、教學隨筆、教學案例、公開課示範課錄影等相關教學資源,搞好學科網路日常教研管理、輔導、答疑、網上互動等研究任務,提高學科教研的即時性和有效性。使教學研究走向網路化、日常化,真正做到網路教研為課程改革服務。建立本校、外校領導教師、教師教師間QQ群,交流、研究、總結。 5、外出學習培訓。 學習培訓一是本縣,二是縣外。無論是何種規模與形式,教師都要珍惜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要珍惜學習培訓過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認真學習,認真記錄,學以致用,資源共享。 6、拜師專業引領。 為使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少走彎路,迅速成長,成為教育教學的行家裡手,就應主動拜師,使自己在業務上有人進行專門的指導和培養。這比全靠自己獨立摸索省時、見效。所拜之“師”應為名師,屬當地知名度高、教有建樹的專家。他們能夠給予中青年教師以居高臨下、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和幫助。可根據研究領域和專業特點,由中青年教師自己選擇或由學校安排指導教師。中青年教師可以常上門求教,探討問題,或參與課題研究。也可由專家定期親臨現場予以具體指導。 7、活動中鍛鍊提高。 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參加學校、學區中心校及縣級以上部門所組織的教學比武、課堂教學評優、基本功素質大賽等活動,“實踐出真知”。在實踐中掌握規律發現問題,在實踐中積累昇華經驗,在實踐中地去提升自己。 8、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教師與同行的對話,是校本研究的標誌和靈魂。校本研究強調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援,共同成長。同伴互助在活動形式上有組織型和自發型兩種型別。組織型是指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組織的研討活動。自發型是指教師本人主動與教學夥伴(或學校管理者或同仁或專家)進行研討,這種研討不拘時間、不拘地點、不拘形式,可隨時發生,也可隨時結束。 同伴互助的實質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之間的交往、互動與合作,其基本方法、形式有:對話、協作、幫助。平時互相切磋、研究、交流,新老教師相互幫帶,教師組織參加教研組開展的以集體備課為主的教研活動等。 9、教育科學研究。 教科研是教師自身高層次的進修。教科研的先決條件是教育思想的轉變,知識、資訊、理論的學習、積累、沉澱是教育科研的必備條件,而及時的總結、深化、內化、昇華是其必然的歸宿。只有這樣,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才能相互滲透,相輔相成,才能以教帶研,以研促教,教、學、研相長。 提到搞教科研,當研究型、學者型、專家型教師,有人不免生疑:既無家學淵源,又無名師指點,整日忙得不可開交,談何容易! 其實,無論學者型、科研型還是專家型教師,其本質依然是教師,並非固守書齋,孜孜於自成體系的所謂學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