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德川家康取得關原之戰勝利後,很快建立起幕府政權。為增強統治合法性,家康曾首先從天皇入手,畢竟天皇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政治象徵,要是能夠獲得天皇的認可,合法性便不言自明。
於是,1603年,家康主動向天皇拜賜“徵夷大將軍”稱號,如願以償,這樣其統治就有了合法色彩。進而家康以信長、秀吉為榜樣,神化自我,以“東照大權現”自謂,一面將自己比作救世主,一面突出自己神道聖光的特質。還讓後人以天皇伊勢神宮為仿照物件,擴大建設東照神宮,於是連天皇信使都要去拜謁,這樣幕府的威信便大為提高。
這還不夠,家康後世子孫又進一步從儒學、佛教和神道中尋求統治合法化的哲學註解,最終拼湊成可以為等級制度進行合理解釋的理論信條,這樣家康就成了基業創立的聖人,言行足以對後世起到垂範作用,而這種體制據說是源自宇宙萬物的固有序列,這就凸顯了家康的英明,幕府統治的合法性也就得以強化。
顯然,推翻幕府統治的明治政府也必須讓自己的統治具有合法性,那麼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幕府晚期,西方列強大舉侵犯日本主權,1854年,日本國門被“踹開”,4年後,更進一步,在《日美友好通商條約》中,日本不僅失去了關稅自主權,還讓對方擁有治外法權,日本開始進入半殖民地的危險境地。
鑑於此,武士們決定高舉“尊王攘夷”的旗號,打擊侵略者,而這樣的口號在得到天皇默許後,行動就有了合法性。但是,在1863年6月抗擊美艦過程中,幕府卻遲遲不派軍隊馳援,使得幕府的反動和武士革命的正當性形成鮮明對比。
既然幕府在國家危機面前如此貪生怕死,軟弱無能,那麼勤王志士只有將矛頭對準幕府。1864年,儘管在打擊幕府軍的戰鬥中沒有取得優勢,不過長州志士反而士氣不減,在大量招募農民入伍後,革命隊伍不斷壯大。1865年,高杉晉作的奇兵隊擊敗長州藩軍,奪取了藩領導權,這樣幕府的命運便岌岌可危。
到了1867年11月,幕府在武士革命的沉重打擊下,已經別無選擇,只好“大政奉還”,而薩長聯軍乘勢救出天皇,實行維新。1868年初,天皇宣佈廢除幕府,設立Quattroporte、議定及參與三職,意味著二百餘年的幕府統治壽終正寢,臨時政府成立。
縱觀幕府統治,完全是將軍一人說了算,官僚體制權責疊加嚴重,效率不高,透明度幾乎為零。
與之相反的是,新政府中,朝廷公卿、大名及武士分別擔任Quattroporte、議定、參與之職,他們各司其職,各自履行職責,有著幕府時期沒有的權利。
後來,新政府還設立太政官作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並設太政大臣和左右兩院。左院負責立法,右院負責草擬政令。在太政大臣下面又設負責財政、外交及工業的大藏省、外務省和工部省,權責分明,職務明確。
1885年,政府開始實行內閣制,1889年,隨著明治憲法的誕生,國會也開始出現,這樣明治政府處理政務逐漸進入民主化、法制化軌道。
此外,明治政府還打破原來的用人機制,廢除世襲制,讓真正有才學的人都能得到重用。具體做法是,恢復考試製度,擇優錄用。
1887年,明治政府要求必須透過選拔考試來為國家各部會輸送人才,預示著武士、農民、工匠及商人等都能夠有機會參與考試,畢竟早在15年前就實行了“四民平等”之策。
總之,明治政府的合法性與德川幕府有著根本區別,表現為成立之前的革命就具有合法的性質,加上政府所有的職位都能在法律框架下有效行使,公開透明,比起幕府將軍搞獨裁化要民主得多,而考試用人制度更是將明治政府的合法性彰顯了出來。
1600年,德川家康取得關原之戰勝利後,很快建立起幕府政權。為增強統治合法性,家康曾首先從天皇入手,畢竟天皇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政治象徵,要是能夠獲得天皇的認可,合法性便不言自明。
於是,1603年,家康主動向天皇拜賜“徵夷大將軍”稱號,如願以償,這樣其統治就有了合法色彩。進而家康以信長、秀吉為榜樣,神化自我,以“東照大權現”自謂,一面將自己比作救世主,一面突出自己神道聖光的特質。還讓後人以天皇伊勢神宮為仿照物件,擴大建設東照神宮,於是連天皇信使都要去拜謁,這樣幕府的威信便大為提高。
這還不夠,家康後世子孫又進一步從儒學、佛教和神道中尋求統治合法化的哲學註解,最終拼湊成可以為等級制度進行合理解釋的理論信條,這樣家康就成了基業創立的聖人,言行足以對後世起到垂範作用,而這種體制據說是源自宇宙萬物的固有序列,這就凸顯了家康的英明,幕府統治的合法性也就得以強化。
顯然,推翻幕府統治的明治政府也必須讓自己的統治具有合法性,那麼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明治政權建立前的武士革命以“尊王”為口號,本身就有合法性幕府晚期,西方列強大舉侵犯日本主權,1854年,日本國門被“踹開”,4年後,更進一步,在《日美友好通商條約》中,日本不僅失去了關稅自主權,還讓對方擁有治外法權,日本開始進入半殖民地的危險境地。
鑑於此,武士們決定高舉“尊王攘夷”的旗號,打擊侵略者,而這樣的口號在得到天皇默許後,行動就有了合法性。但是,在1863年6月抗擊美艦過程中,幕府卻遲遲不派軍隊馳援,使得幕府的反動和武士革命的正當性形成鮮明對比。
既然幕府在國家危機面前如此貪生怕死,軟弱無能,那麼勤王志士只有將矛頭對準幕府。1864年,儘管在打擊幕府軍的戰鬥中沒有取得優勢,不過長州志士反而士氣不減,在大量招募農民入伍後,革命隊伍不斷壯大。1865年,高杉晉作的奇兵隊擊敗長州藩軍,奪取了藩領導權,這樣幕府的命運便岌岌可危。
到了1867年11月,幕府在武士革命的沉重打擊下,已經別無選擇,只好“大政奉還”,而薩長聯軍乘勢救出天皇,實行維新。1868年初,天皇宣佈廢除幕府,設立Quattroporte、議定及參與三職,意味著二百餘年的幕府統治壽終正寢,臨時政府成立。
德川幕府職位不明,而新政府職位公開透明縱觀幕府統治,完全是將軍一人說了算,官僚體制權責疊加嚴重,效率不高,透明度幾乎為零。
與之相反的是,新政府中,朝廷公卿、大名及武士分別擔任Quattroporte、議定、參與之職,他們各司其職,各自履行職責,有著幕府時期沒有的權利。
後來,新政府還設立太政官作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並設太政大臣和左右兩院。左院負責立法,右院負責草擬政令。在太政大臣下面又設負責財政、外交及工業的大藏省、外務省和工部省,權責分明,職務明確。
1885年,政府開始實行內閣制,1889年,隨著明治憲法的誕生,國會也開始出現,這樣明治政府處理政務逐漸進入民主化、法制化軌道。
此外,明治政府還打破原來的用人機制,廢除世襲制,讓真正有才學的人都能得到重用。具體做法是,恢復考試製度,擇優錄用。
1887年,明治政府要求必須透過選拔考試來為國家各部會輸送人才,預示著武士、農民、工匠及商人等都能夠有機會參與考試,畢竟早在15年前就實行了“四民平等”之策。
總之,明治政府的合法性與德川幕府有著根本區別,表現為成立之前的革命就具有合法的性質,加上政府所有的職位都能在法律框架下有效行使,公開透明,比起幕府將軍搞獨裁化要民主得多,而考試用人制度更是將明治政府的合法性彰顯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