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綠皮書》以真實事件為依據,講述了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黑人平權運動高潮的前夕,美國正處於種族歧視嚴重的階段,一位才華橫溢的黑人鋼琴家為了能夠順利完成位於美國南部的巡迴表演,僱傭了一位粗魯莽撞的白人司機為其保駕護航,一路上僱主與僱工、黑人與白人的之間的矛盾此起彼伏。隨著巡演向南部的逐漸深入,種族歧視帶來的衝突也越發嚴重,兩個人的關係慢慢從互相不理解、不交心發展成了互相照顧、彼此依存,並最終建立了天長地久的友誼。
這部電影的劇情連貫飽滿,人物形象立體豐富,在反映黑人生存環境嚴峻這一社會問題的同時又不乏溫情與幽默,對親情和友情的建立與維繫也有一定程度的刻畫,讓人動容。正因為它講述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都比較豐富,無法一一抽絲剝繭的解讀,現在只將唐·雪利這個對我來說印象最為深刻人物形象做簡單分析。
唐·雪利是一位出身於音樂世家的黑人鋼琴家,他技藝超群、才華橫溢,舉止風度翩翩、溫文爾雅,深受廣大觀眾追捧與喜愛,同時又具備外表高冷、內心孤獨、孑然一身等“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家的特性。他在舞臺上是那麼的意氣風發光彩奪目,到了晚上卻月下獨酌,滿目的惆悵與孤獨,在面對滿嘴跑火車、舉止粗魯的託尼時,又有一絲絲的不屑與嫌棄。他給人的初期印象有點像瑪麗蘇小說裡孤傲高冷的男主,很可愛,特別是在託尼給他吃炸雞的那段,他由開始的嫌棄到後來吃的津津有味,不禁讓我想起了很多霸道Quattroporte愛上貧民窟女孩題材的偶像劇裡的經典場面。他會逐漸接受和默許託尼的一些肆意而灑脫的生活習慣,同時又很堅守自己的原則。
但是到了美國南方之後一切都變了,許多旅店、餐館、酒吧都不允許黑人進入,黑人可以活動的場所往往人煙嘈雜、環境惡劣。他沒有因為自己身份的高貴受到特殊的待遇,而是同樣遭受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歧視。不能隨意出入高檔酒店,不能和託尼他們在同一場所用餐,不能試穿高檔西裝,必須使用特意為黑人準備的露天廁所、簡陋化妝間,甚至有些鄉鎮都不允許他踏足,南方的種族歧視是無孔不入無微不至。更加危險的是地痞流氓可以不問緣由的揍他、地方警察也能隨心所欲的逮捕他羞辱他。在遭受了這一系列不公平的對待後,他是那麼的無奈隱忍,只能苦苦等待託尼的幫助,默默承受所有痛苦。
隨著劇情的逐漸深入,我們也慢慢理解了唐·雪利這個人之所以這麼孤獨,經常看起來憂心忡忡的,除了藝術家特質和家庭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處在介於黑人與白人之間的一種尷尬的境地。白人雖然敬他愛他的音樂才華,可歧視他的時候立場堅定絕不手軟,他無法認可這種扭曲的關係。而當時南部的黑人大多處於社會底層,地位低下生活艱苦,他們看到唐·雪利穿著光鮮亮麗舉手投足之間頗具貴族氣質時會對他投以鄙夷的目光,認為他是異類,跟那些歧視黑人的白人是一夥的。作為一個“上層社會”的黑人,他遊離在兩種身份之間,無從安放自己的位置與內心。這時他是可憐的,我們同情他的遭遇,理解他的內心。
可是當你知道他本可以安安穩穩的呆在北部享受富裕的生活,接受眾人的尊敬,卻偏要跋山涉水的到南部巡演,忍受身體和內心的雙重煎熬,到底是為了什麼?影片的最後給出了答案,他是個有原則有尊嚴的人,不甘心於目前的處境,不想逆來順受,他想盡一己之力改變人們對黑人的偏見,讓人們看到他的藝術才華一點都不比白人差,甚至更優秀。雖然種族歧視早已根深蒂固成為了人們的默許規則,他無法撼動這種規則,但是哪怕只是有微不足道的改善,他也願意赴湯蹈火。就像電影裡說的,這不僅僅需要才華,更加需要勇氣。而勇氣的背後體現的是博大的胸懷和不屈不撓的氣節,他讓我們肅然起敬。
現在經常會看到一些影視作品裡的人物形象臉譜化、角色特性單一,既不夠立體也不夠豐富。反觀唐·雪利這個人物塑造的就比較有深度,首先我對他的感受是由開始的可愛轉變為可憐,然後上升到可敬的,這種感受是循序漸進的,是隨著故事的發展層次化展開的。角色地位的反轉、昇華給觀眾帶來了多重感受,再加上對他內心痛苦的深刻剝析、友情線與親情線的烘托,使他的人物形象異常的鮮明飽滿,深入人心。
電影《綠皮書》以真實事件為依據,講述了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黑人平權運動高潮的前夕,美國正處於種族歧視嚴重的階段,一位才華橫溢的黑人鋼琴家為了能夠順利完成位於美國南部的巡迴表演,僱傭了一位粗魯莽撞的白人司機為其保駕護航,一路上僱主與僱工、黑人與白人的之間的矛盾此起彼伏。隨著巡演向南部的逐漸深入,種族歧視帶來的衝突也越發嚴重,兩個人的關係慢慢從互相不理解、不交心發展成了互相照顧、彼此依存,並最終建立了天長地久的友誼。
這部電影的劇情連貫飽滿,人物形象立體豐富,在反映黑人生存環境嚴峻這一社會問題的同時又不乏溫情與幽默,對親情和友情的建立與維繫也有一定程度的刻畫,讓人動容。正因為它講述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都比較豐富,無法一一抽絲剝繭的解讀,現在只將唐·雪利這個對我來說印象最為深刻人物形象做簡單分析。
唐·雪利是一位出身於音樂世家的黑人鋼琴家,他技藝超群、才華橫溢,舉止風度翩翩、溫文爾雅,深受廣大觀眾追捧與喜愛,同時又具備外表高冷、內心孤獨、孑然一身等“不食人間煙火”的藝術家的特性。他在舞臺上是那麼的意氣風發光彩奪目,到了晚上卻月下獨酌,滿目的惆悵與孤獨,在面對滿嘴跑火車、舉止粗魯的託尼時,又有一絲絲的不屑與嫌棄。他給人的初期印象有點像瑪麗蘇小說裡孤傲高冷的男主,很可愛,特別是在託尼給他吃炸雞的那段,他由開始的嫌棄到後來吃的津津有味,不禁讓我想起了很多霸道Quattroporte愛上貧民窟女孩題材的偶像劇裡的經典場面。他會逐漸接受和默許託尼的一些肆意而灑脫的生活習慣,同時又很堅守自己的原則。
但是到了美國南方之後一切都變了,許多旅店、餐館、酒吧都不允許黑人進入,黑人可以活動的場所往往人煙嘈雜、環境惡劣。他沒有因為自己身份的高貴受到特殊的待遇,而是同樣遭受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歧視。不能隨意出入高檔酒店,不能和託尼他們在同一場所用餐,不能試穿高檔西裝,必須使用特意為黑人準備的露天廁所、簡陋化妝間,甚至有些鄉鎮都不允許他踏足,南方的種族歧視是無孔不入無微不至。更加危險的是地痞流氓可以不問緣由的揍他、地方警察也能隨心所欲的逮捕他羞辱他。在遭受了這一系列不公平的對待後,他是那麼的無奈隱忍,只能苦苦等待託尼的幫助,默默承受所有痛苦。
隨著劇情的逐漸深入,我們也慢慢理解了唐·雪利這個人之所以這麼孤獨,經常看起來憂心忡忡的,除了藝術家特質和家庭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處在介於黑人與白人之間的一種尷尬的境地。白人雖然敬他愛他的音樂才華,可歧視他的時候立場堅定絕不手軟,他無法認可這種扭曲的關係。而當時南部的黑人大多處於社會底層,地位低下生活艱苦,他們看到唐·雪利穿著光鮮亮麗舉手投足之間頗具貴族氣質時會對他投以鄙夷的目光,認為他是異類,跟那些歧視黑人的白人是一夥的。作為一個“上層社會”的黑人,他遊離在兩種身份之間,無從安放自己的位置與內心。這時他是可憐的,我們同情他的遭遇,理解他的內心。
可是當你知道他本可以安安穩穩的呆在北部享受富裕的生活,接受眾人的尊敬,卻偏要跋山涉水的到南部巡演,忍受身體和內心的雙重煎熬,到底是為了什麼?影片的最後給出了答案,他是個有原則有尊嚴的人,不甘心於目前的處境,不想逆來順受,他想盡一己之力改變人們對黑人的偏見,讓人們看到他的藝術才華一點都不比白人差,甚至更優秀。雖然種族歧視早已根深蒂固成為了人們的默許規則,他無法撼動這種規則,但是哪怕只是有微不足道的改善,他也願意赴湯蹈火。就像電影裡說的,這不僅僅需要才華,更加需要勇氣。而勇氣的背後體現的是博大的胸懷和不屈不撓的氣節,他讓我們肅然起敬。
現在經常會看到一些影視作品裡的人物形象臉譜化、角色特性單一,既不夠立體也不夠豐富。反觀唐·雪利這個人物塑造的就比較有深度,首先我對他的感受是由開始的可愛轉變為可憐,然後上升到可敬的,這種感受是循序漸進的,是隨著故事的發展層次化展開的。角色地位的反轉、昇華給觀眾帶來了多重感受,再加上對他內心痛苦的深刻剝析、友情線與親情線的烘托,使他的人物形象異常的鮮明飽滿,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