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由於免疫力弱,較成人更容易感冒受涼,誘發呼吸系統疾病,如氣管炎、支氣管炎等。此時,孩子喉嚨裡會有許多黏稠的痰液咳不出來,呼嚕呼嚕作響,臉也憋得通紅,看上去非常難受。痰是氣管炎症你生的分泌物,其中有許多致病菌,若不排出,不僅疾病難愈,而且容易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不暢,嚴重者引起呼吸困難,危及生命。
但是,嬰幼兒的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有痰不會咳,很容易堵在喉、氣管 或咽於胃中,爸爸媽媽應該及時幫助孩子排痰,可以下幾種方法:
1、拍背法
可在小兒痰咳不出來時應急使用,幫助排痰。
具體操作是:在患兒咳嗽的間隙,讓患兒側臥或抱起側臥。家長一手五指稍屈,握成空手拳,輕輕地拍打患兒背部。拍左側向左側臥,兩側交替進行。拍擊的力量不宜過大,要從上而下,由外向內,依次進行。每側至少拍3-5分鐘,每日拍2-3次。拍背法不僅能促使患兒肺部和支氣管內的痰液鬆動,向大氣管引流並排出,而且可促進心臟和肺部的血液迴圈,有利於支氣管炎症的吸收,使疾病能早期痊癒。
2、飲水法
讓患兒多飲水,尤其是23度左右的涼開水,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溼潤和物理治療作用,有利於區域性炎症的消除。咳嗽發勢的患兒,常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可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稠度,使之不易咳出。多飲涼開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釋,容易被咳出,利於止咳和祛痰。同時,涼開水還能改善血液迴圈,使機體代謝所你生的廢物或毒素迅速從尿中排出,從而減輕其對呼吸道的刺激。
3、蒸氣法
將沸水倒入一大口罐或茶杯中,抱起孩子,使其口鼻對著升起的水蒸氣並吸放,可使痰液變稀利於咳出,還可減輕氣管與支氣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腫,減少咳嗽。但千萬要小心燙傷,避免發生意外。
兒科門診中常常有家長問,為什麼總是覺得小寶寶喉嚨有痰聲,卻又沒咳嗽或咳不出來?吃了一堆藥還是沒改善;言談中顯得非常擔憂,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1、引起痰液增加的疾病
到底痰從何處來?痰又是什麼東西呢?其實嚴格來說,痰就是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正常人也會有;當有外來病菌或其他刺激物侵入時,分泌物就會增加,而且混雜著身體與病菌作戰後的殘留物,所以顏色就可能會變黃或變綠,造成呼吸道的不適及刺激。
常見引起痰液增加的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鼻竇炎、咽喉炎;或下呼吸道感染:如細支氣管炎、肺炎。主要的症狀則包括,呼吸有雜音、吃奶不順、呼吸急促、胸廓起伏較大以及咳嗽等。
2、下呼吸道感染時應加強拍痰
當小寶寶感染了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時,醫生多半根據疾病種類給予治療,例如:化痰劑、祛痰劑;若是懷疑有細菌感染,例如急性扁桃腺炎,則應給予適當抗生素。如果一旦得到下呼吸道感染(如細支氣管炎、肺炎),則除了藥物以外,應該再加強拍痰、蒸汽治療及水分的補充。
但是要小心的是,幫小嬰兒拍痰要注意有無發增現象,因為他們的心肺功能不比大人,不要一味地拼命拍,卻沒有注意到小寶寶的情況。痰液若積於肺部深處,除靠化痰藥、氧氣罩及溼氣協助痰液稀釋之外,更要藉由拍痰將痰液拍出,否則會逐漸發生痰液聚積致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一般明顯改善至少需要3到4天。
拍痰的時間最好在喝奶前30~60分鐘或喝奶後2小時,每次拍10~15分鐘,每天拍4~6次,如同時有噴霧治療,則在吸藥後再拍。拍痰時寶寶最好趴在床上或是家長大腿上,呈頭低腳高姿勢(可墊枕頭或棉被於下半身)家長的雙手手指併攏,彎曲成杯狀,以適當力道拍擊寶寶的後背,但骨突處及腰部不可以拍。
拍痰後利用姿勢引流,維持頭低腳高約10~15分鐘,使痰液因重力原理流至氣管或口鼻。蒸汽治療及水分的補充對細支氣管炎是頗重要的,但是必須仔細徵詢醫生的意見;必要時,可考慮住院以氧氣帳及點滴來達到更好的效果。電動或手動吸鼻器在現今頗為普遍,不過它的抽吸效果有限,多半隻能將鼻咽的痰液吸出,更深的痰液則無法吸出。
嬰幼兒由於免疫力弱,較成人更容易感冒受涼,誘發呼吸系統疾病,如氣管炎、支氣管炎等。此時,孩子喉嚨裡會有許多黏稠的痰液咳不出來,呼嚕呼嚕作響,臉也憋得通紅,看上去非常難受。痰是氣管炎症你生的分泌物,其中有許多致病菌,若不排出,不僅疾病難愈,而且容易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不暢,嚴重者引起呼吸困難,危及生命。
但是,嬰幼兒的呼吸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有痰不會咳,很容易堵在喉、氣管 或咽於胃中,爸爸媽媽應該及時幫助孩子排痰,可以下幾種方法:
1、拍背法
可在小兒痰咳不出來時應急使用,幫助排痰。
具體操作是:在患兒咳嗽的間隙,讓患兒側臥或抱起側臥。家長一手五指稍屈,握成空手拳,輕輕地拍打患兒背部。拍左側向左側臥,兩側交替進行。拍擊的力量不宜過大,要從上而下,由外向內,依次進行。每側至少拍3-5分鐘,每日拍2-3次。拍背法不僅能促使患兒肺部和支氣管內的痰液鬆動,向大氣管引流並排出,而且可促進心臟和肺部的血液迴圈,有利於支氣管炎症的吸收,使疾病能早期痊癒。
2、飲水法
讓患兒多飲水,尤其是23度左右的涼開水,對咽喉部有良好的溼潤和物理治療作用,有利於區域性炎症的消除。咳嗽發勢的患兒,常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可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稠度,使之不易咳出。多飲涼開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釋,容易被咳出,利於止咳和祛痰。同時,涼開水還能改善血液迴圈,使機體代謝所你生的廢物或毒素迅速從尿中排出,從而減輕其對呼吸道的刺激。
3、蒸氣法
將沸水倒入一大口罐或茶杯中,抱起孩子,使其口鼻對著升起的水蒸氣並吸放,可使痰液變稀利於咳出,還可減輕氣管與支氣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腫,減少咳嗽。但千萬要小心燙傷,避免發生意外。
兒科門診中常常有家長問,為什麼總是覺得小寶寶喉嚨有痰聲,卻又沒咳嗽或咳不出來?吃了一堆藥還是沒改善;言談中顯得非常擔憂,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1、引起痰液增加的疾病
到底痰從何處來?痰又是什麼東西呢?其實嚴格來說,痰就是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正常人也會有;當有外來病菌或其他刺激物侵入時,分泌物就會增加,而且混雜著身體與病菌作戰後的殘留物,所以顏色就可能會變黃或變綠,造成呼吸道的不適及刺激。
常見引起痰液增加的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鼻竇炎、咽喉炎;或下呼吸道感染:如細支氣管炎、肺炎。主要的症狀則包括,呼吸有雜音、吃奶不順、呼吸急促、胸廓起伏較大以及咳嗽等。
2、下呼吸道感染時應加強拍痰
當小寶寶感染了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時,醫生多半根據疾病種類給予治療,例如:化痰劑、祛痰劑;若是懷疑有細菌感染,例如急性扁桃腺炎,則應給予適當抗生素。如果一旦得到下呼吸道感染(如細支氣管炎、肺炎),則除了藥物以外,應該再加強拍痰、蒸汽治療及水分的補充。
但是要小心的是,幫小嬰兒拍痰要注意有無發增現象,因為他們的心肺功能不比大人,不要一味地拼命拍,卻沒有注意到小寶寶的情況。痰液若積於肺部深處,除靠化痰藥、氧氣罩及溼氣協助痰液稀釋之外,更要藉由拍痰將痰液拍出,否則會逐漸發生痰液聚積致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一般明顯改善至少需要3到4天。
拍痰的時間最好在喝奶前30~60分鐘或喝奶後2小時,每次拍10~15分鐘,每天拍4~6次,如同時有噴霧治療,則在吸藥後再拍。拍痰時寶寶最好趴在床上或是家長大腿上,呈頭低腳高姿勢(可墊枕頭或棉被於下半身)家長的雙手手指併攏,彎曲成杯狀,以適當力道拍擊寶寶的後背,但骨突處及腰部不可以拍。
拍痰後利用姿勢引流,維持頭低腳高約10~15分鐘,使痰液因重力原理流至氣管或口鼻。蒸汽治療及水分的補充對細支氣管炎是頗重要的,但是必須仔細徵詢醫生的意見;必要時,可考慮住院以氧氣帳及點滴來達到更好的效果。電動或手動吸鼻器在現今頗為普遍,不過它的抽吸效果有限,多半隻能將鼻咽的痰液吸出,更深的痰液則無法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