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iski47978

    最近,讀了季羨林先生的《賦得永久的悔》一文,感受頗深。這篇文章是季先生在他望九之年寫給母親的。季先生是一位過早地失去母親而終身懷有風木之悲的人,他6歲就離開了母親,不記得母親的笑容。文中回憶了他小時候生活的艱辛,食物匱乏,想方設法尋找吃的東西而母親則終日吃“黃的”食物的情節,令人心酸。全文滲透了母親對孩子的至親至愛,通篇情意刺骨,無限悽切。季先生把他對母親的深情和歉意寓於質樸的語言之中,自始至終傾注了一個情字,讀後讓人不能不為之動容。現節選文章的最後兩段與大家一起分享: “我在母親身邊只呆到6歲,以後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也很短。現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日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不回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單的一句話裡飽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於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並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時候,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了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正應在我身上。我不忍想像母親臨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了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賦得永久的悔》,如泣如訴。這是一份平平常常的人生選單,季先生到了耄耋之年感嘆自己的人生,這是季先生心靈的晾曬,值得我們深思。母親的偉大在於母愛,母愛的偉大在於無私。母親為了孩子可以捨得一切,忍受一切,充當一切。那麼,作為兒女應該怎樣回報母親呢?讀完這篇文章,我最深的感慨是,我們應該趁著自己的母親還健在,趕緊補上這一堂人生之課,不要因為自己的怠慢和疏忽釀成人間悲劇,時間不等人呀!正象季老先生所講的, 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比起偉大的母親又算得了什麼!是啊,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講,人生固然重要,但與偉大的母愛和母親的無私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季先生的感受刻骨銘心!永久的悔實則是無盡的愛。我們可能不曾有季先生那樣的悔,但願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要像季老先生那樣,縱使悔痛一生,也喚不回望眼欲穿的那位母親的生命。在母親過世後撫棺大哭時,恨不能隨母親而地下,然後再為“永久的悔”寫什麼賦。我希望我們大家都有顆清清明明的心,不要有這樣永久的悔。讓我們理解和關愛自己的母親吧!偉大的母愛是一盞不滅的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ducator的動詞、名詞、形容詞形式blind的動詞、名詞形式deaf的動詞、名詞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