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總說裝甲
-
2 # 迷彩虎
眾所周知,炮兵被稱為戰爭之神,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各型威力強大的火炮紛紛登場,在戰爭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但是在茫茫多的火炮中,我們只關注了那些口徑巨大、威力驚人的超大火炮,而很少關注於那些射的遠的火炮。其實在一戰時期,德國就設計了著名的210毫米口徑的“威廉大炮”,別看他的口徑只有210毫米,可是它的射程卻足足有131千米。
說起“威廉大炮”可能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怎麼覺得自己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火炮,其實這種大炮還有個廣為人知的別名,那就是著名的“巴黎大炮”,這款大炮光是炮身的重量就達到了令人恐怖的375噸,它的炮管是由一根380毫米的艦炮炮管和另一根210毫米的炮管拼接起來的,為了達到設計時要求的長射程,它的炮管長度達到了匪夷所思的36.1m,如果將它的炮管完全豎直起來,高度比十層樓房還高,36.1m的超長炮管和相對較小的210毫米口徑,使得這門炮的長徑比(即炮管長除以口徑)達到了172,創下了人類歷上之最。這麼長的炮管,如果沒有外力的輔助,絕對是分分鐘斷掉的節奏,為了保持炮管的安全,設計師還專門給它設計了複雜的炮管支架。
這種為了增加射程而進行的一系列堪稱“喪心病狂”的操作,帶來了顯著的效果,在一次射擊中,這門炮創造了破紀錄的131千米的超長射程,其炮彈的飛行高度達到了40千米,到達的同溫層,當然,這也是第一次有人造物體達到這個高度。
可能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研製這種射程超遠的武器,究竟意義何在?其實結合一戰的時代背景來看,很好理解,一戰時期的戰爭狀態主要就是塹壕戰術,往往容易形成相對固定的戰線,而“巴黎大炮”的設計目的就是透過超長的射程,使得炮彈可以飛躍前方戰線,直接攻擊敵人後方的大型城市。
1918年3月23日,德軍調集了3門“威廉大炮”,直接對法國首都巴黎進行炮轟,在長達五個月的時間裡,3門大炮共發射炮彈300多發,雖然只有180發準確的落在了巴黎市區內,但是仍然造成了近千人的死上,給法華人待了了巨大的戰爭恐怖,打擊了法華人的民心士氣,而這次成功的炮轟,也讓這種大炮獲得了“巴黎大炮”的綽號。
-
3 # Transient
巴黎大炮的實際效果遠沒有他所需要的巨大花費,因為炮身太長,只能犧牲炮彈重量,不過巴黎大炮當時給巴黎人民的恐慌是致命的,首戰便擊中巴黎市中心大教堂,造成巴黎人心慌慌以為巴黎市區被攻陷
回覆列表
今天看來,巴黎大炮已無秘密可言。但是,想當初,卻是德國國家的“最高機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華人將巴黎大炮炸燬,連設計圖紙和資料也付之一炬。唯一留給人們的,僅是殘留在法國的炮彈碎片。
大戰後,國際聯盟組成了專門的調查委員會,後來又公佈了對巴黎大炮的調查結果。這才使巴黎大炮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巴黎大炮的身管長度為36m,口徑380mm(一說350mm),其中襯有口徑210mm的3節炮管,所以,發射:炮彈的口徑為210mm。由於火炮的(身管特別長,加上炮彈的發射裝後藥量是彈丸重的兩倍,使得彈丸的炮口初速特別高,達到1524m/s~1646m/s。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算得上是超高速火炮了。火炮的總重量140t(一說200t),加上炮架和水泥底座,整個總重量達到750t。由於火炮的身管自重很大,為防止它彎曲變形,特意設計了一個鋼杆桁架結構維繫著。火炮座落在炮架上,炮架的旋轉底盤座落在水泥底座上。巴黎大炮的最大射程達125km。
巴黎大炮雖然是個龐然大物,但設計上還是挺講究的。除了火炮採用了套管式結構外,炮架的旋轉底盤的設計就很有名堂。旋轉底盤的直徑10.1m,高度為1.8m,有一個人來高,其基礎部分的內徑為5.8m,旋轉底盤可以360"旋轉。
巴黎大炮的炮彈和射擊方式、射角也是很有講究的。它的炮彈重120kg,要靠那個龍門吊車來搬運和裝彈。發射藥更重些,達195kg,炮膛藥室的長度為3.6m,發射藥分3部分,分別把50kg和75kg裝在兩個布袋裡,其餘的裝在一個金屬藥筒裡。
由於要超遠端發射,火炮的內膛壓和火藥燃氣溫度非常高,達到4000個大氣壓和4000℃以上。在這種高溫高壓燃氣作用下,炮膛的燒蝕非常嚴重,火炮身管的壽命也就是50發~60發的樣子。打完50發炮彈之後,就要對炮膛進行擴孔,使炮膛內徑達到240mm的新的口徑,炮彈的重量相應增加50%,達到180kg,裝藥量增加到292kg。再下一輪要將炮膛內徑擴孔到26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