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入門如下: 名對名,動對動, 實對實來虛對虛, 數字上下兩相望, 詞類相當結構同。 上下兩句字數等, 之間莫有蟲子(重字)現。 一聲二聲我說平, (指漢語拼音中的一聲和二聲,如煙YAN1,言YAN2) 三聲四聲他言仄。 (指漢語拼音中的三聲和四聲,如眼YAN3,燕YAN4) 上句我用仄作尾, 下聯他以平來結。 三平尾,三仄尾, (指上聯或下聯中,最後的三個字) 對聯忌諱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論, (一三五,指上聯或下聯中,排位是奇數的字) 二四六字巧分明。 (二四六,指上聯或下聯中,排位是偶數的字) 一三五, 天下漢字任我用。 二四六, 他說平來我說仄, 他說仄來我說平。細敲平仄費心機, 朗朗上口成好聯。 對聯是由兩串等長、成文和互相對仗的漢字序列組成的獨立文體。創作對聯、欣賞對聯,都必須懂得對聯的格律。格者,形式也,指字詞對偶、句子法格、節奏等;律者,音韻也,指平仄排列之規律。換句話說,對聯的格律就是根據對聯自身的特點,對字句、對偶、平仄、句式、句型和上下聯相關各個方面之組合方法的格式規律。對聯的格律要求極嚴,對仗嚴謹。 對聯的基本格律,離不開如下六要素:字句相等、句式相稱、平仄相諧、詞類相當、結構相應、內容相關。 字句相等。除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修辭效果外,要求在同一聯中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因對聯有單句、雙句、多句之分,上下聯不僅總的字數要相等,每個句子字數也要相等。當然,字句、字數要求相等不是單純的“湊字數”,還要求句子語意完整。 句式相稱。一個完整的句子所表達的語言,是由多個字詞和片語構合而成的。在句子中,一個單詞或片語是一個音步,也稱“節奏點”。對聯句子的“句式相稱”,要求上下聯節奏一致,如我創作的對聯“蒼山玉水雲峰碧;洱海金花雪月光”,上下聯均為二二二一句式,而對聯“冬臨樹未老;秋至葉方紅”則上下聯同為二一二句式。 平仄相諧。對聯與其他文體的區別在於結構,對聯結構是聲律結構,不是語法結構,亦即句內和句間的平仄序列關係。對聯講究用字的平仄聲調,而平仄是根據漢語聲調的高低升降歸納起來的,平聲即高且平,包括陰平和陽平;仄聲就是不平,包括上聲、去聲和入聲。一般來說,上聯末尾一字用仄聲,下聯末尾一字必須是平聲,也即“仄起平收”。在對句中,透過平仄的巧妙安排,構成了對聯的優美節奏,平仄兩類聲調交替使用,使音節和諧而有變化。要想使對聯聲律優美,就必須巧妙地運用平仄的交錯與對立,才能使節奏鏗鏘有力,吟讀起來自然心生曲韻、琅琅上口。在對聯的一個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數是兩個字構成一個音節,平仄在兩個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有時因為內容關係,只要不影響和諧,對聯中的個別平仄也是可以變化的,凡平仄不依常規的句子,就叫拗句,可以採用變通辦法加以補救,把平仄變一下,就叫“拗救”。所以自古以來,就形成了一條規矩: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律詩和對聯都是如此。 詞類相當,這是對聯“對偶藝術”的精髓所在。即上下聯相應的字詞要用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具體來講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如我創作的石圭小學校門聯:“石堡孵成千只鳳;圭河育出萬條龍”,聯中相應的“石堡、圭河”為名詞,“孵成、育出”為動詞,“千隻、萬條”為數量詞,而“龍、鳳”為名詞。 結構相應,是指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樣的語法組成的,則對句組成語法必須相同。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聯合結構對聯合結構,介詞結構對介詞結構,動補結構對動補結構等。比如我的對聯“守住基層陣地;善和鄰里鄉親”,上下聯都為動賓結構。 內容相關。對聯不僅要求對偶,而且上下聯的內容必須彼此關聯,使之互相映襯、對比鮮明,共同表達一個主題,以達到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的效果,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當然,上下聯不能“合掌”,即上下聯所表達的意思不能相同。如舊時商店通用春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一聯,平仄合律,對仗工整,很受商界歡迎。但深入研究就會發現,“通四海”,“達三江”是一個意思,有“合掌”之嫌。最理想的對聯上下聯是若即若離,下聯比上聯更有份量,或遞進、或轉折、或順承。透過上下聯的關聯共同勾畫事物的特徵、性質、狀態來反映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態度,以達到發人深思、給人回味無窮的享受。 對偶,是一種修辭手法,對聯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對偶嚴密。
對聯入門如下: 名對名,動對動, 實對實來虛對虛, 數字上下兩相望, 詞類相當結構同。 上下兩句字數等, 之間莫有蟲子(重字)現。 一聲二聲我說平, (指漢語拼音中的一聲和二聲,如煙YAN1,言YAN2) 三聲四聲他言仄。 (指漢語拼音中的三聲和四聲,如眼YAN3,燕YAN4) 上句我用仄作尾, 下聯他以平來結。 三平尾,三仄尾, (指上聯或下聯中,最後的三個字) 對聯忌諱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論, (一三五,指上聯或下聯中,排位是奇數的字) 二四六字巧分明。 (二四六,指上聯或下聯中,排位是偶數的字) 一三五, 天下漢字任我用。 二四六, 他說平來我說仄, 他說仄來我說平。細敲平仄費心機, 朗朗上口成好聯。 對聯是由兩串等長、成文和互相對仗的漢字序列組成的獨立文體。創作對聯、欣賞對聯,都必須懂得對聯的格律。格者,形式也,指字詞對偶、句子法格、節奏等;律者,音韻也,指平仄排列之規律。換句話說,對聯的格律就是根據對聯自身的特點,對字句、對偶、平仄、句式、句型和上下聯相關各個方面之組合方法的格式規律。對聯的格律要求極嚴,對仗嚴謹。 對聯的基本格律,離不開如下六要素:字句相等、句式相稱、平仄相諧、詞類相當、結構相應、內容相關。 字句相等。除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修辭效果外,要求在同一聯中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因對聯有單句、雙句、多句之分,上下聯不僅總的字數要相等,每個句子字數也要相等。當然,字句、字數要求相等不是單純的“湊字數”,還要求句子語意完整。 句式相稱。一個完整的句子所表達的語言,是由多個字詞和片語構合而成的。在句子中,一個單詞或片語是一個音步,也稱“節奏點”。對聯句子的“句式相稱”,要求上下聯節奏一致,如我創作的對聯“蒼山玉水雲峰碧;洱海金花雪月光”,上下聯均為二二二一句式,而對聯“冬臨樹未老;秋至葉方紅”則上下聯同為二一二句式。 平仄相諧。對聯與其他文體的區別在於結構,對聯結構是聲律結構,不是語法結構,亦即句內和句間的平仄序列關係。對聯講究用字的平仄聲調,而平仄是根據漢語聲調的高低升降歸納起來的,平聲即高且平,包括陰平和陽平;仄聲就是不平,包括上聲、去聲和入聲。一般來說,上聯末尾一字用仄聲,下聯末尾一字必須是平聲,也即“仄起平收”。在對句中,透過平仄的巧妙安排,構成了對聯的優美節奏,平仄兩類聲調交替使用,使音節和諧而有變化。要想使對聯聲律優美,就必須巧妙地運用平仄的交錯與對立,才能使節奏鏗鏘有力,吟讀起來自然心生曲韻、琅琅上口。在對聯的一個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數是兩個字構成一個音節,平仄在兩個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有時因為內容關係,只要不影響和諧,對聯中的個別平仄也是可以變化的,凡平仄不依常規的句子,就叫拗句,可以採用變通辦法加以補救,把平仄變一下,就叫“拗救”。所以自古以來,就形成了一條規矩: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律詩和對聯都是如此。 詞類相當,這是對聯“對偶藝術”的精髓所在。即上下聯相應的字詞要用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具體來講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如我創作的石圭小學校門聯:“石堡孵成千只鳳;圭河育出萬條龍”,聯中相應的“石堡、圭河”為名詞,“孵成、育出”為動詞,“千隻、萬條”為數量詞,而“龍、鳳”為名詞。 結構相應,是指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樣的語法組成的,則對句組成語法必須相同。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聯合結構對聯合結構,介詞結構對介詞結構,動補結構對動補結構等。比如我的對聯“守住基層陣地;善和鄰里鄉親”,上下聯都為動賓結構。 內容相關。對聯不僅要求對偶,而且上下聯的內容必須彼此關聯,使之互相映襯、對比鮮明,共同表達一個主題,以達到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的效果,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當然,上下聯不能“合掌”,即上下聯所表達的意思不能相同。如舊時商店通用春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一聯,平仄合律,對仗工整,很受商界歡迎。但深入研究就會發現,“通四海”,“達三江”是一個意思,有“合掌”之嫌。最理想的對聯上下聯是若即若離,下聯比上聯更有份量,或遞進、或轉折、或順承。透過上下聯的關聯共同勾畫事物的特徵、性質、狀態來反映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態度,以達到發人深思、給人回味無窮的享受。 對偶,是一種修辭手法,對聯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對偶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