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S長虹
-
2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所謂年選,即雍正朝年羹堯的人事任免。他直接推薦親信加官進爵,或破格選擇賣官鬻爵之人進入國家公務員體系,都會得到雍正帝的同意。
雍正即位,內靠隆科多,外倚年羹堯。所以,雍正上臺後,格外寵任此二人,對他們進行特別的恩賞。如清廷銓選官員,以總理事務大臣兼吏部尚書事的隆科多,可以不經提請,任意挑選,是為“佟選”(隆科多,姓佟佳氏)。
有此先例,壞了規矩。與隆科多一同進位太保的年羹堯,由於出任撫遠大將軍平定了青海之功,獨攬西部的一切軍政大權,且被雍正邀請直接參與朝政。年羹堯借雍正經常與其商量有關重要官員的任免和人事安排,於是恃寵而驕,越發獨專,在管轄區域內,操控了大小官員的選擇與任免。
雍正元年四月,範時捷代理陝西巡撫,想改為實授。很快,雍正把原任巡撫調為兵部侍郎,而以範時捷為正式巡撫。其實,範時捷在康熙末年署理陝甘提督時,就已為陝甘總督年氏的心腹,並由其推薦給雍正帝,並在雍正三年擢升為鑲白旗都統。
年羹堯的權力越來越大,甚至雍正安排武職官員時,還需先徵詢年羹堯的意見,問他是否捨得將陝西官員調往他省升用,要他“據實情奏來,朕依爾所請敕行”。另外,年羹堯還把手伸出了川陝以外的地區。
年羹堯很聰明,他在向雍正要人事任命權時,又打通了隆科多的關鍵。雍正四年查處隆科多問題時,年羹堯就在行賄名單上。
無論是佟選,還是年選,都是雍正帝投桃報李的奇葩。隆科多與年羹堯之所以敢操作國家人事權,縱容與忍讓他們的雍正皇帝,是該負責任的!
-
3 # 麻辣一加一
年羹堯,清朝著名的軍事將領,官至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為官期間,年羹堯因處事幹練、政績突出,深受康熙、雍正的器重。尤其在平定青海之後,年羹堯被雍正尊稱為“恩人”,受到特殊寵遇,可謂位極人臣。但他最後沒有善終,被賜自盡,年僅47歲。如果把年羹堯的從政生涯分為早期、中期和後期的話,那麼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早期英年得志、中期一帆風順、後期敗走麥城。
年羹堯後期失寵獲罪,所謂“年選”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它是年羹堯居功自傲、結黨營私、威逼朝廷的典型表現。
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在平定青海之後,年羹堯根據個人喜好呈報立功人員,強迫吏、兵部給予批覆,人數之多,朝野震動,號稱“年選”。
在平時的官員任用上,年羹堯也根本不把吏、兵部放在眼裡,甚至不經過程式報批,直接任免。年羹堯任用私人,注重培植私人勢力,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親信。“異己者屏斥,趨赴者薦拔”,使得許多混跡官場的拍馬鑽營之輩競相奔走其門。最終形成了—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官員在內的小集團。
年羹堯的擅作威福,也是怨聲載道。他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盛氣凌人: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諭”,把同級官員視為下屬,還把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當做“前後導引,執鞭墜鐙”的奴僕使用。
年羹堯還貪斂財富,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而在雍正朝初年,整頓吏治、懲治貪贓枉法是一項重要的改革措施。在這個節骨眼上,雍正豈能輕易放過他?
於是,雍正三年,年羹堯被賜獄中自裁,其父兄族中任官者俱被革職,嫡親子孫發遣邊地充軍,家產抄沒入官,叱吒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
-
4 # 大城市
清朝時期,雍正王朝,年羹堯是雍正府裡出來的奴才,是雍正收留和養了年羹堯,包括年羹堯的妹妹,也在雍正府裡生活,很多的生活習慣就跟雍正很相同,自從雍正當上皇帝以來,一人得道,忠犬昇天,就是這個道理,所以雍正開始重用自己的人,那就是年羹堯,封他為大將軍,幾次重任,慢慢的,年羹堯的權利大了以後,就開始學習雍正的選妃了,就是每個期間,從鄉下挑選一些比較好看的美女,站成一排,讓年羹堯看,看上那個,那個就是他的妃子了。這就是為什麼他選妃和什麼是選妃的原因?
回覆列表
吳三貴的西選,這是皇帝賜的。年選,應該是仗著皇親,功高自已選人交與皇帝親批。雍正當時是需要此人平定西北,在皇帝看來選個人當官,也誤不了軍國大一事,也就違心的忍了。待國平浪盡再來收拾年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