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漁夫
漁夫在藝人們的雕刀下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稱為 “漁翁”。漁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的在空曠的大自然中 “獨釣寒江雪”;有的懷著豐收的喜悅心情“漁舟唱晚”;有的則 靜候鷸蚌相爭去“漁翁得利”。
魚,為多仔的動物,繁殖力強,象徵多子多福。魚與“餘”諧 音,又表示了人們期盼生活美滿、年年有餘的願望。因此,這個 題材受到歷代士大夫階層的青睞,他們往往把“漁”與看破紅 塵、歸隱山林的隱士生涯等同起來,使“漁隱”成了中國的一種 獨特文化。
“漁、樵、耕、讀”是反映世俗生活題材的中心,其實透過這個內容卻體現了儒家的哲理思想。“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釣竿。”當士大夫階層在仕途及其他環境中遭到失落、挫折時,便尋求一種世外桃源式的“漁隱”生活,達到“獨把釣竿終遠去”的超脫境界,以使自己回到自然、真實的感性中來。
江邊蓑笠翁
頌揚漁隱生活的題材在中國的文學藝術作品題材中俯拾皆是,從姜太公在滑水的“釣人不釣魚”、李白《行路難》中的 “閒來垂釣碧溪上”,到陸游在紹興鑑湖的“閒時釣秋水”;從南 宋畫家馬遠的《秋江漁隱圖》、元代畫家王蒙的《花溪漁隱圖軸》,到清代畫家楊晉的《牧童漁夫圖》,都是絕妙的寫照。在這裡沒有功名利祿的羈絆,沒有憂饞畏飢的心機。古代隱士仕途失意後,放浪形骸,足跡江湖,臨淵羨魚,愛的就是魚兒順水逐浪,無牽無掛的意境,從而悟出生命的真諦。
木雕藝術家創作的大多是生活在底層的 勞動者漁翁形象。“溪邊漁翁”是一件來自北京的清代竹雕藏品,有較高的藝術造詣,作品高10釐米,作者刻畫了一個赤足蹲在溪 邊的漁翁形象,他雙手抱住漁簍,右手提一條鮭魚,揹著一頂草帽,正笑容可掬地俯身觀望。漁翁雖老, 卻仍顯剛勁,臉上帶有幾分風趣,下為流水 紋的紅木底座。
漁歌唱晚
木雕藝術家的雕刀下,漁翁的形象大多充滿著生活的喜悅,沉浸在漁家歡樂的氣氛中,如“江村漁煙”、“漁歌唱晚”、“曉迎漁濤”、“笑對波濤”、“豐收的喜悅”、“霞光波濤織歲月”、“閒來垂釣碧溪上”、“福滿魚豐”、“年年有魚(餘)”“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等,均反映了漁家生活的樂趣,故漁翁的臉 上洋溢著豐收的笑容,充滿著生活的自信,以此來顯示太平盛 世的景象。
豐收的喜悅
木雕“寒江獨釣”卻刻畫了漁翁生活的艱辛,是一件漁翁作品的佳作。作品取材於一塊巨型的古沉木,它 長150釐米,高120釐米,上部疙瘩斑斑,下部肌理縱橫,既有突出 的雞眼,又有深隱的孔穴。正是這塊巨型怪木,使吳筱陽引發了唐代詩人柳宗元那首膾炙人口的《江雪》詩:“千山鳥飛盡,萬跡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正是這首詩使他在這塊古沉木中激起了創作的熱情,拿起刀鑿,迫不及待地沿著自已的思路敲打起來。把雕功凝聚在漁翁臉部的刻畫上,這是一位飽受風雨 侵蝕和歲月滄桑的老漁翁,那刀削似的皺紋、緊眠的嘴唇,眯起的雙眼,下垂的眉毛和微微前拱的鬍子,使人感到老漁翁正 在風雪迷漫的寒江邊全神貫注地垂釣,他手拿漁竿,期盼在寒冷的江雪中釣出溫暖的希望。作品除頭部作了重點刻畫外,其他部位則一概順其自然,給觀眾以想像的空間。
寒江獨釣
《歡天喜地》陳清普木雕工作室檀雕作品
木雕漁夫
漁夫在藝人們的雕刀下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稱為 “漁翁”。漁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的在空曠的大自然中 “獨釣寒江雪”;有的懷著豐收的喜悅心情“漁舟唱晚”;有的則 靜候鷸蚌相爭去“漁翁得利”。
魚,為多仔的動物,繁殖力強,象徵多子多福。魚與“餘”諧 音,又表示了人們期盼生活美滿、年年有餘的願望。因此,這個 題材受到歷代士大夫階層的青睞,他們往往把“漁”與看破紅 塵、歸隱山林的隱士生涯等同起來,使“漁隱”成了中國的一種 獨特文化。
“漁、樵、耕、讀”是反映世俗生活題材的中心,其實透過這個內容卻體現了儒家的哲理思想。“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釣竿。”當士大夫階層在仕途及其他環境中遭到失落、挫折時,便尋求一種世外桃源式的“漁隱”生活,達到“獨把釣竿終遠去”的超脫境界,以使自己回到自然、真實的感性中來。
江邊蓑笠翁
頌揚漁隱生活的題材在中國的文學藝術作品題材中俯拾皆是,從姜太公在滑水的“釣人不釣魚”、李白《行路難》中的 “閒來垂釣碧溪上”,到陸游在紹興鑑湖的“閒時釣秋水”;從南 宋畫家馬遠的《秋江漁隱圖》、元代畫家王蒙的《花溪漁隱圖軸》,到清代畫家楊晉的《牧童漁夫圖》,都是絕妙的寫照。在這裡沒有功名利祿的羈絆,沒有憂饞畏飢的心機。古代隱士仕途失意後,放浪形骸,足跡江湖,臨淵羨魚,愛的就是魚兒順水逐浪,無牽無掛的意境,從而悟出生命的真諦。
木雕藝術家創作的大多是生活在底層的 勞動者漁翁形象。“溪邊漁翁”是一件來自北京的清代竹雕藏品,有較高的藝術造詣,作品高10釐米,作者刻畫了一個赤足蹲在溪 邊的漁翁形象,他雙手抱住漁簍,右手提一條鮭魚,揹著一頂草帽,正笑容可掬地俯身觀望。漁翁雖老, 卻仍顯剛勁,臉上帶有幾分風趣,下為流水 紋的紅木底座。
漁歌唱晚
木雕藝術家的雕刀下,漁翁的形象大多充滿著生活的喜悅,沉浸在漁家歡樂的氣氛中,如“江村漁煙”、“漁歌唱晚”、“曉迎漁濤”、“笑對波濤”、“豐收的喜悅”、“霞光波濤織歲月”、“閒來垂釣碧溪上”、“福滿魚豐”、“年年有魚(餘)”“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等,均反映了漁家生活的樂趣,故漁翁的臉 上洋溢著豐收的笑容,充滿著生活的自信,以此來顯示太平盛 世的景象。
豐收的喜悅
木雕“寒江獨釣”卻刻畫了漁翁生活的艱辛,是一件漁翁作品的佳作。作品取材於一塊巨型的古沉木,它 長150釐米,高120釐米,上部疙瘩斑斑,下部肌理縱橫,既有突出 的雞眼,又有深隱的孔穴。正是這塊巨型怪木,使吳筱陽引發了唐代詩人柳宗元那首膾炙人口的《江雪》詩:“千山鳥飛盡,萬跡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正是這首詩使他在這塊古沉木中激起了創作的熱情,拿起刀鑿,迫不及待地沿著自已的思路敲打起來。把雕功凝聚在漁翁臉部的刻畫上,這是一位飽受風雨 侵蝕和歲月滄桑的老漁翁,那刀削似的皺紋、緊眠的嘴唇,眯起的雙眼,下垂的眉毛和微微前拱的鬍子,使人感到老漁翁正 在風雪迷漫的寒江邊全神貫注地垂釣,他手拿漁竿,期盼在寒冷的江雪中釣出溫暖的希望。作品除頭部作了重點刻畫外,其他部位則一概順其自然,給觀眾以想像的空間。
寒江獨釣
《歡天喜地》陳清普木雕工作室檀雕作品
《歡天喜地》陳清普木雕工作室檀雕作品
《歡天喜地》陳清普木雕工作室檀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