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2262987126

    “任是無情最動人”,這是寶釵花簽上的一句唐詩。常有人拿這句來佐證寶釵是為冷酷無情之人。然而可笑的是,他們卻完全忽視此花籤的題字:豔冠群芳,還有花籤的備註:此為群芳之冠。

    且不說是以偏概全吧,就這單句的釋義也是斷章取義站不住腳。這句的釋義應該是:就算是牡丹這樣不會說話的無情之物,也十分動人。而按華人的含蓄習慣,此句後面應該還有一句隱語:更何況,會說話的寶釵,就更加動人了。這才符合華人的語言和抒情習慣。

    牡丹不會說話,是無情之物,但已經很動人了;而牡丹似的寶釵,不僅美麗之極,且還知心貼意。牡丹已是解語花,寶釵只會更加動人。

    豔冠群芳,又何以配上“任是無情也動人”呢?難道只因與牡丹有關聯嗎?

    寶釵的海棠詩中還有一句:淡極始知花更豔。無情與淡極,最終卻會更豔,且豔冠群芳,原來如此。任是無情的終極,原來就是花更豔,而且是豔冠群芳。

    忽又想到脂硯齋曾指寶玉有“情極之毒”。世人總以為寶玉是不能忘懷黛玉,才有出家為僧之念。而寶玉因何出家,脂批也有明白示下:

    然寶玉有情極之毒,亦世人莫忍為者。寶玉有此世人莫忍為之毒,故後文方有 “懸崖撒手”一回。

    對於寶玉的懸崖撒手,亦有批語:此是寶玉大智慧、大力量處,別個不能,我也不能。

    若說寶玉出家只為黛玉,那麼只能說寶玉是萎頓避世,連“悟”都不能算,更別說什麼大智慧了。

    寶玉最後的懸崖撒手,看似為完全絕情之舉,然而這卻是情已用到極致,所表現出來的無情表象。而寶玉的情,絕不單單只是與黛玉的愛情,還有他所有想要呵護、想要保持的事、物、人。

    細究下來,寶玉的情極之毒,竟與寶釵的“淡極始知花更豔”,卻是一個層次了,有異曲同工之妙。

    寶釵的淡極,看似無情,這卻是她表面上的冷淡到了極致,方能襯出她內裡的“更豔”。

    是的,寶釵雖然表面無情,但她卻照顧了湘雲,教導體貼過黛玉,幫襯岫煙,提點探春,她冷淡之下的溫情,幾乎兼顧過所有人。這就是無情之下掩蓋著的至情。

    寶玉多情。

    他的多情溫存,卻造成了金釧的死亡;他一味的寵溺呵護,卻令晴雯不知世事而早喪;與一眾小丫頭們只知胡鬧,終於使這些愛玩愛鬧的一眾小丫頭們,全部被趕出了園子……

    寶玉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呵護著花朵般的女兒家們,他希望她們永遠青春,永遠不知世事,永遠是光彩無邪的珍珠。

    他卻不知,生活的真相就是,珍珠總歸會失色成死珠子,總歸會變成魚眼睛。如果一味的強行保持,反而會如晴雯金釧一般,絢爛之後瞬間隕滅。否則,這種規律不會改變。

    多情必多煩惱。

    寶玉越想努力護持自己所認為的美好事物,結果反會愈加令他失望。當寶玉看到這種現象就是規律之時,他的痛苦與糾結,魯迅先生形容得非常恰切:悲涼之霧,遍被華林,呼吸領會之,唯寶玉而已。

    賈家傾覆之時,寶玉的所聞所見,他心心念唸的一切,瞬間支離破碎,他的心痛更是無以復加。

    而寶釵,歷著炎涼,知著甘苦。她早就參透並已迴歸到生活的本真狀態,成為生活本身。她早就明白生活的本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生活本身,就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如果不能改變和對抗生活,那就接受與順應,做出當下最適時與最恰當的選擇,而不是一味執著於過去。這是寶釵早已明白的真相。

    所以,寶釵不再執著於世間的情與欲,淡然處世,點到即止。既然不能脫離生活,那麼,就以入世為出世,這才是最高水準的隱士狀態:大隱隱於市。

    所以,她能從人生苦痛中跳脫出來: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面對世間這一切的變化,她都能坦然自若。

    哪怕是,面對寶玉最後的離別,亦自能安。

    比較起寶玉執著於世事的痛苦,只能說,寶釵的段位太高了,她早已褪盡繁華,只存本真。

    寶玉與寶釵,一個用情至極,再到後來展露的絕情表象;一個冷淡至極,再到後來始為寶玉所知的情之至深。

    一直到最後,寶玉才領悟到了無情才是情極,這種無情並非冷漠冷酷,而是不再執著。

    寶玉終歸是有宿慧之人。他領悟到寶釵冷淡之下所隱含的至情,幡然醒悟,亦不會再為情所困,不會再為欲所擾。他終於從至情的迷津中脫身而出,完成入世歷幻的任務,懸崖撒手,出世而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380開頭的手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