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nBrand
-
2 # 使用者54280303462
圓滑而孤獨,圓滑不是刻意而是不爭,孤獨而不寂寞喜歡讀書思考,孤獨是別人眼中的高人,其實並非那麼孤獨,一本好書就是一良師一益友。他們喜愛廣交朋友,只是高處不勝寒,他們的精神財富太多豈是普通人能擁有的,他們自然喜歡和書中良師益友交流,因為那是他們的世界,那是他們的朋友圈,他們擁有等量的精神財富而已。如同,你身邊沒有億萬富翁是一個道理,他們沒必要嫌棄你窮,因為你不在他們世界裡。
-
3 # DellenLiu
真正懂的很多有用道理且又能做到,又能真正看透自己看透別人的人那肯定是幸福的人,這種人知道什麼時候該坦誠什麼時候該圓滑,什麼時候該兇狠,什麼時候該溫柔,全部會正確的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地對待,這種人就很少遇到麻煩,更不會自找麻煩,因為這種人肯定是能做到每天進化自己一點點的人,能不幸福嗎?而所謂孤獨又自稱看透社會的人一定是拿無知當飯吃專業戶。
-
4 # 我的真實生活
這個問題我想參與一下,說說我個人意見。最近本人經歷了這四十年裡最大的一次危機!人間冷暖,世態炎涼……,更多的是無奈。您問的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是經歷後成長的人才會有的。您的這句話說的太貼切不過了!“圓滑”是個貶義詞?!在此我想舉個例子:人的思想是生下來就自帶的嗎?格局是生下來就有的嗎?中華上下五千年,傳承的是什麼?精神,是精神,正的精神!我拿文學來解答:文學看的是理解。一件事,每個人理解是不同的!因為站的角度不同、所在的層次、層面也不同等因素。我想問一下,咱們的思想和格局是不是透過學習和經歷得來的,咱們學習的和經歷的是不是前者留下的教訓和經驗得來的!是抄襲嗎?“精神”說白了就是講道理,把前者留下的精髓運用進去,再加上個人的見解講出來,一代代傳承!不是嗎?這才是價值,實的。所以我認為的“圓滑”是兩面的,就看每個人怎麼看怎麼理解了,在心。現在我做正面回答:“圓滑”的前提是無奈,不是敷衍,是不想回答,一笑而過。記住,無奈是人生經歷最難過的一關,讓你有口難辯,承擔的是非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內心折磨,磨練的是你的韌性和力量。當一切事情突然在你面前變成透明的,內心不慌也不亂的時候,恭喜你,你熬過來了,同時也是你孤獨的開始。怎麼說呢,反正挺好的。就說這麼多吧!見效了!謝謝
-
5 # 使用者6669962373842
我情願孤獨,不情願圓滑,圓滑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白的說成黑的,把正的說成反的,不知道各位遇到這樣的人是喜歡還是不喜歡?
-
6 # 使用者7890805704545
這樣的處境會變的越來越孤獨。因為別人的言語舉止的表達自己都會明白什麼意思。其實人不要太懂事,會活的沒意思和不相信任何人。
-
7 # 澤仁德喜
如果真能看的透,放的下,對待生活和人生,就不是圓滑,而是圓融,因為“滑”意喻滑頭奸詐,而“融”則意喻融洽平和!
-
8 # 歲不寒159357
在生活有限的空間 ,一切事情懂得太多,看得透徹。往往讓人性與血性變的城府和老謀深算。而這種城府與老謀深算在環境和氣氛的壓抑與強姦中,變得沉默寡言面無表情,嘴唇黑紫舉止如行薄冰。
文字圓潤卻失去了真情實感,原有的純真歷煉成一種拘泥的另種造型。放不開的情懷圓滑了扭屈的“心計”,從而真話不能說假話不敢說的落落寡歡。
-
9 # 連生903
在外人看來你越來越傻。因為你懂得越多看事物越透徹,最後給人一種看法是離群。而作事和論事不會圓滑,反而是無語。
-
10 # 呵呵說吧
懂的太多看的太透,應該同“孤獨”、“圓滑”沒關係。
懂的多能看透,說明不僅能“辯識”,還能夠有“知”。知道該怎麼辦,這是“智慧”的表現。否則,就無所謂“透”,無所謂“懂”了。
有“知”,是能“獨立”有“自主”。“圓滑”,包括有“周”的意思。人看到的“圓滑”,更多的是“糊弄”,是沒了“本質(原則)”的迷失“自我”,少了“長久”,現在多指“假”,是“罔”,“學而不思則罔”的“罔”。“知”不應該是“圓滑”。
有“知”,是可以“達則兼濟天下”了。“孤獨”,包括有“知己少”。人看到的孤獨,多是“行欲獨賢,事欲獨能,辯欲出群,勇欲絕眾”(《尹文子·大道上》)。不能“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沒有“開放包容”,就不會有“開明”,不應該是“知”。
所以,還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的好。看懂沒看“通”,不能說“懂”,更沒有“透”。
-
11 # 手機使用者77012869029
人生是個大舞臺,看破看透看淡了許多,最後會變成一個笑看人生的觀眾。多親近大自然,放鬆心情,淨化心靈,欣賞大自然的美麗
-
12 # 金兌歌
我認為,懂得多,這是一個學習範疇,要懂得太多,就需要學習,只有學的多,才能懂得多。看得透,這是一個實踐範疇,要看的太透,就需要多實踐,多觀察,多總結,實踐出真知。也就是常言說,破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樣,就會使人更富有智慧,更富有素養。圓滑,屬於道德範疇。是人的素養和品行。他不在於懂的多少,看的多透,而在於心正不正,品端不端。至於孤獨,那是一個心理學的範疇。也就是說,每一個人的性格不同,心理承受度不同。一個學識淵博,品行端正,心理健康的人,才是一個完美的人。渴望這個社會都是這樣的人。
回覆列表
能看透才會更喜歡這個世界,人不貪能看透就會避開很多不好的因素,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就能做很多有意的事,人們很多時候沒有意識到其實一個人能做的事情對越多人有益個人對自我價值的認識就會越快樂,一個人一點社會價值都沒有隻有希望自己有很多物質滿足,當得到滿足後隨之而來的就是空虛無聊。所以人內心最大的滿足是一個能被更多人需要的價值體現,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自己嘗試一下,誰說都沒有自己親身體會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