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這首詩以思婦第一人稱自敘的口吻寫出,多處採用比興的手法,語言清新通俗,“…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這幾句,前一句的結尾做後一句的開頭,使鄰接的句子首尾相銜,使語句上遞下接,氣勢連貫,很有特色。 全詩只有100個字,語言簡短質樸,通俗易懂,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中的女主人公運用第一人稱,直接表達自己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使人讀後心靈受到震撼。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抒寫懷人情愫。詩歌的筆法委曲多致,完全隨著抒情主人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迴旋。比如詩的開頭,由青青綿綿而“思遠道”之人;緊接著卻說“遠道不可思”,要在夢中相見更為真切;“夢見在身邊”,卻又忽然感到夢境是虛的,於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八句之中,幾個轉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亦喜亦悲,變化難測,充分寫出了她懷人之情的纏綿殷切。詩中所寫思婦種種意想,似夢非夢,似真非真。象詩中所寫他家有人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生的臆象。剖魚見書,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而遊子投書,又是極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最令人感動的是結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卻偏偏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於永訣,這意味著什麼呢?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餘味無盡。
〈飲馬長城窟行〉是首可以入樂的「樂府詩」,作者的名字已不可考,但從所述內容看來,可知是屬於「民間樂府」,時代應該是在五言詩發展已相當成熟的漢末。
這首詩中的「行」根據元稹樂府古題序解釋,乃是詩的體例之一。又詩體明辨曰:「步驟馳騁,疏而不滯曰行。」可見這樣的詩體有行走順暢,不受阻礙之意,同時也意味著前往某地旅行,或朝某個方向行進的暢透過程。
詩起頭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鋪陳,引發婦人觸景生情,對遠離家鄉的丈夫的思念。「綿綿」兩字傳達了兩層的意義:婦人「思緒的綿綿」是由「草的綿延不絕」引起的。由於路途的遙遠,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夢中求得相會,然而才在夢中實現的願望,醒過來後又是遙遠的空間隔絕,依舊是「他鄉各異縣」,彼此無法相見。
這一段可以說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辭技巧上,「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中的「遠道」,「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中的「夢見」,以及「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中的「他鄉」,都是修辭技巧中的「頂針」句法。這樣的連綴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讀起來有一種流暢的音樂性。「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是比喻自己悽苦的景況,同時也暗示遠方的人也能瞭解。而鄰居卻只顧沉浸在家庭的歡樂中,不肯為她捎個信。
最後一段是情節的轉折。忽然有客從遠方帶來丈夫木質雙鯉魚夾封的信函,呼兒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書中也獲得了遠方傳來的,對她堅定不移的情意。者樣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國傳統婦女「閨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質樸自然,情感真切悠遠,是樂府詩中最廣為傳送的「閨怨詩」。
順便一提的是,三國時代另有陳琳所作同名詩〈飲馬長城窟行〉,內容卻大異其趣。那首詩形式上是採對話方式,內容則描寫了築城徭役帶給人民的深重痛苦,比較具社會寫實的意義。
"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善事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言一何鄙”!“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結髮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這首詩以思婦第一人稱自敘的口吻寫出,多處採用比興的手法,語言清新通俗,“…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這幾句,前一句的結尾做後一句的開頭,使鄰接的句子首尾相銜,使語句上遞下接,氣勢連貫,很有特色。 全詩只有100個字,語言簡短質樸,通俗易懂,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中的女主人公運用第一人稱,直接表達自己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使人讀後心靈受到震撼。
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抒寫懷人情愫。詩歌的筆法委曲多致,完全隨著抒情主人公飄忽不定的思緒而曲折迴旋。比如詩的開頭,由青青綿綿而“思遠道”之人;緊接著卻說“遠道不可思”,要在夢中相見更為真切;“夢見在身邊”,卻又忽然感到夢境是虛的,於是又回到相思難見上。八句之中,幾個轉折,情思恍惚,意象迷離,亦喜亦悲,變化難測,充分寫出了她懷人之情的纏綿殷切。詩中所寫思婦種種意想,似夢非夢,似真非真。象詩中所寫他家有人歸來和自己接到“雙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情節,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種極度思念時產生的臆象。剖魚見書,有著濃厚的傳奇色彩,而遊子投書,又是極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虛寫實,虛實難辨,更富神韻。最令人感動的是結尾。好不容易收到來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卻偏偏沒有一個字提到歸期。歸家無期,信中的語氣又近於永訣,這意味著什麼呢?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讀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結,餘味無盡。
〈飲馬長城窟行〉是首可以入樂的「樂府詩」,作者的名字已不可考,但從所述內容看來,可知是屬於「民間樂府」,時代應該是在五言詩發展已相當成熟的漢末。
這首詩中的「行」根據元稹樂府古題序解釋,乃是詩的體例之一。又詩體明辨曰:「步驟馳騁,疏而不滯曰行。」可見這樣的詩體有行走順暢,不受阻礙之意,同時也意味著前往某地旅行,或朝某個方向行進的暢透過程。
詩起頭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鋪陳,引發婦人觸景生情,對遠離家鄉的丈夫的思念。「綿綿」兩字傳達了兩層的意義:婦人「思緒的綿綿」是由「草的綿延不絕」引起的。由於路途的遙遠,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夢中求得相會,然而才在夢中實現的願望,醒過來後又是遙遠的空間隔絕,依舊是「他鄉各異縣」,彼此無法相見。
這一段可以說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辭技巧上,「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中的「遠道」,「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中的「夢見」,以及「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中的「他鄉」,都是修辭技巧中的「頂針」句法。這樣的連綴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讀起來有一種流暢的音樂性。「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是比喻自己悽苦的景況,同時也暗示遠方的人也能瞭解。而鄰居卻只顧沉浸在家庭的歡樂中,不肯為她捎個信。
最後一段是情節的轉折。忽然有客從遠方帶來丈夫木質雙鯉魚夾封的信函,呼兒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書中也獲得了遠方傳來的,對她堅定不移的情意。者樣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國傳統婦女「閨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質樸自然,情感真切悠遠,是樂府詩中最廣為傳送的「閨怨詩」。
順便一提的是,三國時代另有陳琳所作同名詩〈飲馬長城窟行〉,內容卻大異其趣。那首詩形式上是採對話方式,內容則描寫了築城徭役帶給人民的深重痛苦,比較具社會寫實的意義。
"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善事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言一何鄙”!“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結髮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