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顧覬之,吳郡吳人。初為郡主薄。謝晦為荊州,以為衛軍參軍。晦愛其雅素,深相知待。後為山陰令。山陰民戶三萬,海內劇邑,前後官長,晝夜不得休,事猶不舉。
覬之理繁以約,縣無用事,晝日垂簾,門階閒寂。自宋世為山陰,務簡而績修,莫能尚也。
還為吏部郎,嘗與宋文帝坐論江左人物,言及顧榮,袁淑謂覬之:“卿南人怯懦,豈辦作、賊。”覬之正色曰:“卿乃復以忠義笑人!”淑有愧色。太子劭弒立,朝士無不移任,惟覬之不徙官。孝武帝即位,遷御史中丞。
孝建元年出為寧朔將軍、行會稽郡事。尋徵為右衛將軍,領本州中正。明年,遷湘州刺史,善於蒞民,治甚有績。
顧覬之,是吳郡吳人。最開始做吳郡主簿,謝晦任荊州刺史時,讓顧覬之當他的南蠻功曹,同時兼任他的衛軍參軍。謝晦欣賞他的樸素而高雅的風度,對他倍加重視。後來顧覬之當山陰縣令。
山陰縣有百姓三萬家,是海內大縣,前後到任的長官,即使日夜不停地奔波,事情仍然處理不好。顧覬之用簡單的辦法對付繁雜的問題,縣裡因此沒什麼麻煩,他白天把縣衙門門簾放下來,門外寂寞無聲。
顧覬之嚴肅回答:“您怎麼能因您的忠誠道義而諷刺別人。”袁淑頓時面帶慚愧之色。元兇劉邵殺文帝自立為皇帝。朝廷人物無不遷官,只有顧覬之沒有變動。孝武帝當了皇帝,顧覬之升為御史中丞。
孝建元年,外出當義陽王劉昶東中郎長史、寧朔將軍,且代管會稽郡事務。不久又調為右衛將軍,兼領本郡中正。第二年,出外當湘州刺史,他善於管理老百姓,政績斐然。
原文:
顧覬之,吳郡吳人。初為郡主薄。謝晦為荊州,以為衛軍參軍。晦愛其雅素,深相知待。後為山陰令。山陰民戶三萬,海內劇邑,前後官長,晝夜不得休,事猶不舉。
覬之理繁以約,縣無用事,晝日垂簾,門階閒寂。自宋世為山陰,務簡而績修,莫能尚也。
還為吏部郎,嘗與宋文帝坐論江左人物,言及顧榮,袁淑謂覬之:“卿南人怯懦,豈辦作、賊。”覬之正色曰:“卿乃復以忠義笑人!”淑有愧色。太子劭弒立,朝士無不移任,惟覬之不徙官。孝武帝即位,遷御史中丞。
孝建元年出為寧朔將軍、行會稽郡事。尋徵為右衛將軍,領本州中正。明年,遷湘州刺史,善於蒞民,治甚有績。
譯文:顧覬之,是吳郡吳人。最開始做吳郡主簿,謝晦任荊州刺史時,讓顧覬之當他的南蠻功曹,同時兼任他的衛軍參軍。謝晦欣賞他的樸素而高雅的風度,對他倍加重視。後來顧覬之當山陰縣令。
山陰縣有百姓三萬家,是海內大縣,前後到任的長官,即使日夜不停地奔波,事情仍然處理不好。顧覬之用簡單的辦法對付繁雜的問題,縣裡因此沒什麼麻煩,他白天把縣衙門門簾放下來,門外寂寞無聲。
顧覬之嚴肅回答:“您怎麼能因您的忠誠道義而諷刺別人。”袁淑頓時面帶慚愧之色。元兇劉邵殺文帝自立為皇帝。朝廷人物無不遷官,只有顧覬之沒有變動。孝武帝當了皇帝,顧覬之升為御史中丞。
孝建元年,外出當義陽王劉昶東中郎長史、寧朔將軍,且代管會稽郡事務。不久又調為右衛將軍,兼領本郡中正。第二年,出外當湘州刺史,他善於管理老百姓,政績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