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13589007217

    望果節最早流行於山南農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望果節的藏語意思為“轉地頭”,預祝農業豐收,顆粒歸倉。望果節沒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穀物成熟之際舉行。節日期間,男女老少身著盛裝,男的手持“拉桑達覺”,女的揹負經書,手持“打達”(用五彩布條纏在木條上),排隊轉莊稼地,之後進行賽馬、藏戲等表演,或走親戚、逛林卡。熱鬧非凡。在西藏農村,除了藏曆年外,就屬望果節熱鬧了。7月底的山南,青稞和冬小麥已一片金黃。開鐮之前,各村各鄉都要過望果節:演藏戲、走親戚,到處都是過節的繁忙景象,就連江上的船伕也自動放假去過望果節了。公路上,男男女女穿著新衣衫,打扮得像過年一樣,五個一幫、七個一群地朝縣城走。老年人和小孩子都坐在四輪馬車上面,樂呵呵地;姑娘們與小夥子們,喜歡結伴而行,他們或揹著青稞酒,或提著酥油茶,還有拎著菜盒子的,這都是為當天中午進行豐盛野餐準備的。貢嘎縣中學的大操場裡,藏戲臺子早兩天就搭好了,一個足足有100平方米的大白色帳篷,高高地撐在場子的中央,這顯然是為了給演員們遮雨和擋太陽的。觀眾都自覺地圍在帳篷的外圈,前頭的人井然有序,席地而坐。為了使節日過得愉快,大家自覺地遵守廣場的紀律。來得晚、看不清的人,便爬到樹杈和圍牆上,居高臨下,看個舒服。對於一年到頭忙個不停的農民來說,過望果節便是放假玩個痛快的好機會。也有的人不願意把時間完全消耗在吃、喝、玩、樂上面,他們便利用假日走親戚、打柴禾、搞副業,或幹他們想幹的事情。在以農牧業經濟為主的西藏,望果節期間,機關放假,幹部們為籌備組織村民的活動,也忙個不停;學校裡的學生們也準備了一些文娛節目在節日期間為群眾助興,他們難得有這麼多觀眾看自己的表演,當然要大顯身手;而剛從農民隊伍中脫胎出來的鄉鎮企業的工人,家中十有七八是農民,企業的組織領導也在這個時候為工人們放假,不這樣做似乎逆了民意。所以,望果節在農業區來說,雖是農民的節日,也是全民的節日。“望果節”是藏族人民預祝農業豐收的節日。“望”,意為“田地”,“果”意為“轉圈”。“望果”從字面上講,就是“轉地頭”。“望果節”流行於農區。沒有固定日子,一般在穀物成熟之際舉行。約定俗成是在“鳥王”——大雁南飛的季節到來之前過節。各地根據農事的安排,過節的日期各有不同,如拉薩從陽曆開始,節期三五天不等。江孜、日喀則等地則在陽曆七月中旬。過了望果節便開始緊張的秋收秋種。“望果節”已有悠久的歷史。最早流行於雅隆香布(今天的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帶。據《本教歷演算法》等資料記載,早在公元5世紀末,即佈德貢傑時期,雅隆地區已經興修水渠,使用木犁耕地,農業生產比較發達。這時,為了確保糧食豐收,贊普佈德貢傑便向本教師請求賜以教旨,本教師根據本教教義,教農人繞田地轉圈,求“天”保豐收,這就是“望果節”。但這個時期,“望果”還不是一個正式的節日,而是開鐮收割前的一種祀神祈福活動。西藏最早的“望果”活動,大體是這樣的:開始以村落為單位全體村民出動,繞本村土地轉圈遊行。隊伍最前面,由捧著柱香和高舉幡杆的人引路,接著由本教巫師舉“達達”(繞著哈達的木棒)和羊右腿領隊,意為“收地氣”、求豐收。後面跟著本村手拿青稞和麥穗的鄉民。繞圈之後,把穀物穗插在穀倉或供在祭祀臺上,祈求能有好收成。隨後,便進行娛樂活動,內容有角力、鬥劍、耍梭標。這些競技式的比賽,主要由大力士們參加,優勝者有獎。最後便是群眾的唱歌跳舞,痛快地玩一天。以本教教義指導的“望果”活動,一直衍行到8世紀中期,即赤松德贊時期。8世紀後期,是以蓮花教主烏堅白瑪為首的寧瑪教派興盛時期,“望果”活動也帶上了寧瑪教派的色彩。使符唸咒是寧瑪派的特點,這時的望果活動便一定要由咒師主持唸咒來保佑豐收。14世紀後,格魯教成了西藏的主要教派,居統治地位。這時,“望果”活動便滲進更多的格魯派的色彩,例如,在遊行隊伍前,要舉佛像、背經文。這時的“望果”活動,已成為傳統節日,娛樂活動的內容也比過去有所發展,增加了賽馬、射箭、唱藏戲等內容。和平解放以後,隨著人民群眾文化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百萬農奴政治上翻身,經濟地位變化,“望果節”的內容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例如,都打著各色彩旗,擎著青稞麥穗,活動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身著新裝的男女老少,抬著用青稞、麥穗搭成的“豐收塔”,舉著標語,敲鑼打鼓,唱著歌曲繞著田邊地頭轉,這天人們不僅賽馬、射箭、唱戲、歌舞,而且還進行豐盛的郊宴。這時候各鄉的農民要邀請城鎮的工人親戚去做客,也邀請縣鄉幹部一起歡樂。望果節不僅是農村預祝豐收的節日,也是加強民族團結,增進城鄉交流,密切工農關係的節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向他表白了,他變相拒絕了,並且再也沒有回了我資訊,我還是放不下,所有人都讓我放棄,我該怎麼辦?